非法裁员典型案例

更新时间:2019-02-20 17: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一、要点提示本案的要点在于如何认定企业裁员的合法性。判定裁员是否合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可以进行裁员的情形;2、裁员应依据法律规定程序进行;3、被裁员后应得到相应的补偿。二、案情简介2008年12月,X煤矿职工反映该单位非法裁员,辞退职工未按规定

  一、要点提示

  本案的要点在于如何认定企业裁员的合法性。判定裁员是否合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可以进行裁员的情形;2、裁员应依据法律规定程序进行;3、被裁员后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二、案情简介

  2008年12月, X煤矿职工反映该单位非法裁员,辞退职工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补缴社会保险费;支付有关福利待遇和最佳年龄精神损失费。

  经查证,该单位共有在岗职工3084人。其中,临时用工113人,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办理各项社会保险。2008年10月30日决定裁员94名临时用工人员。

  三、处理结果

  针对该单位的违法情况,依法对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指令书,责令该单位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1、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2、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3、为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该单位收到责令改正指令书后,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按照国家规定:1、补缴社会保险费;2、给予经济补偿金;3、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4、补发节日福利。经过几天的筹措,该单位于2008年12月30日前补缴社会保险费、补发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和节日福利共计113.7万元。

  四、评析

  金融危机下,裁员已经成为众多用人单位无奈的选择,但是裁员涉及人数多,稍有不慎则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及社会后果,如何正确适用裁员的法律规定,是用人单位刻不容缓必须面对的问题。

  1、本案重点是裁员的过程是否合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该单位裁员不符合以下程序:(1)提前说明:该单位只是在领导阶层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研究会议确定了裁员方案,并未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2)报告程序: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注意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才可裁员,只要履行报告程序就行了。本案中公司裁员人数达到94人,符合了人数要求,但是裁减人员方案并未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所以,该单位裁员过程违法。

  职工提出的补缴社会保险费、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双倍工资、补发员工福利要求予以支持,但职工提出的“最佳年龄精神损失费”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2、本案难点是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多次召开座谈会,进行协商,明确具体经济补偿标准,94名被裁职工中91名职工都按照补偿标准领取了补偿金,但仍有3名职工拒绝领取补偿金,坚决要求继续回原单位工作,但原单位已无法继续提供工作岗位。对于这种情况,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只要求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但是,劳动者又拒不领取补偿金,成为本案的一个难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什么是合法裁员及非法裁员
合法裁员和非法裁员的区别是以下两点: 1、合法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 2、非法裁员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因为裁员关系到许多员工的生活,影响极大,所以裁员被严格约束。
什么是合法裁员非法裁员
合法裁员和非法裁员的区别是以下两点: 1、合法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 2、非法裁员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实施经济性裁减人员的企业,可以裁减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因为裁员关系到许多员工的生活,影响极大,所以裁员被严格约束。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简单说明你的情况,再具体沟通方案
你好,具体描述详细我们帮你解决法律问题
你好,你咨询什么问题具体描述案情详谈给你方案,
胥斐律师
胥斐律师
3小时前
您好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沟通
离婚后你再婚,前夫原则上无法随意查到你的再婚信息,因为婚姻登记记录属于个人隐私,受《民法典》第103
杨泽昊律师
杨泽昊律师
昨天23:37
盗窃1万元主动退还并求得谅解,法律上大概会判多久?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下载低至¥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