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和主动辞职的区别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3-26 1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主动离职就是意味着劳动者已经不想再为用人单位工作了,而辞退则是用人单位不需要劳动者在为自己工作了,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辞退和主动辞职的区别有哪些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辞退和主动辞职的区别有哪些

  1、主体不同:辞职的行为主体只能是职工个人,辞退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单位;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职工与单位之间行政隶属关系的解除,只要不是职工主动,就不能构成辞职;不是单位主动,就不能构成辞退。

  2、 辞职和辞退成立的事由在性质上不同:辞职和辞退虽然都是中性行为,没有惩处方的含义,但辞职和辞退能够成立所依据的事由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以目前的政策法规来看,辞退成立的法定事由,绝大部分是属于职工本人有程度不同的违纪行为。辞职却不是这样。

  3、程序不同:辞职首先要由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而辞退单位无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请。

  4、辞退和辞职涉及的经济偿付不同:这也是辞退与辞职的主要区别之一。辞退如果是因为劳动者违反单位的劳动纪律或违法引起的,则单位没有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如果是单位非法辞退职工,则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而劳动者主动辞职,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公司辞退,可以享受失业金:主动辞职不能享受。

辞退和主动辞职的区别有哪些

  二、补偿金是否会被扣除税费

  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确定税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辞退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辞职与辞退的区别在于,辞职的行为主体只能是职工个人,辞退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单位。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辞退和主动辞职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687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辞退和辞职有什么区别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辞职和被辞退有什么区别
主动和被动的区分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辞职和辞退有啥区别
您好,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您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
协商不退,报警有用吗?
你好,遭遇诈骗及时收集证据,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电动汽车从东向西走,双方发生碰撞如何鉴别责任
建议报警后由交警队出具事故认定书
身份证年龄报告大了几岁,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正
如果提供充分证据可以要求变更
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都断了一节能定几级伤残,赔偿金多少
需要结合致伤原因鉴定伤残级别、具体计算赔偿金
嫖娼4个月后会被拘留吗?
针对嫖娼行为,常见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拘留和罚款。具体处理方式取决于案情严重程度和个人情况。建议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以便执法机关做出公正裁决。
我和我男朋友怀疑我被骗了
可以具体讲一下是怎么回事吗
我所在的企业在我工作期间社保缴费中有几年单位缴纳金额为0,会不会影响我的退休工资
对于社保缴费问题,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向单位了解情况、查询社保缴费记录、要求单位补缴等。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考虑自身权益、证据情况以及可能的法律程序。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