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

更新时间:2012-02-01 17: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自三鹿氰胺事件后,婴儿食品健康问题就给每一位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在经济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变好的情况下,家长越来越舍得为孩子花钱。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孩子身上的消费支出基本上占了家庭总支出的一半。真实因为这个原因,婴儿消费品市场迅速膨胀,连带引起的婴儿食品

  自三鹿氰胺事件后,婴儿食品健康问题就给每一位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在经济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变好的情况下,家长越来越舍得为孩子花钱。每个有孩子的家庭,孩子身上的消费支出基本上占了家庭总支出的一半。真实因为这个原因,婴儿消费品市场迅速膨胀,连带引起的婴儿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

  现在黑心的商家是出奇得多,为了利润,什么假冒伪劣食品都敢生产。那么,婴儿食品中会存在那些问题呢?

  一、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危害宝宝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中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虽然有些食品经过检验后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宝宝如果食用的含这类添加剂的食品过量,同样会有危害。

  二、广告

  有些是营养食品,如益生菌酸奶,但是有些食品纯属饮料,如乳酸菌饮料。益生菌酸奶对宝宝是有好处的,是一种健康食品,但是乳酸菌饮料根本就不属于奶制品,它只是和碳酸饮料同级别的饮品而已,所以家长如果听信了广告上的话,想要用乳酸菌饮品来给宝宝补充营养的话,是很不正确的。

  三、滋补品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提早长个子,或者想让家长智力发育快一点,拼命给宝宝买营养品。实际上,这样对宝宝的身体有很大害处。宝宝的消化能力并不强,过多的营养其实是消化不了的,只会积攒在宝宝体内变成脂肪,所以现在的儿童普遍偏胖。同时,市场上很多所谓的营养品其实并不营养,家长不要迷信。

  四、洋食品

  很多家长都有崇洋媚外的倾向,认为进口的食品就是好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首先,外国人身体的生长规律和中国人并不一样,外国食品都是按照他们本国孩子的营养需求来制作的,中国孩子并不一定适合。其次,进口食品其实也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并不是所有进口食品都是好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综上,你所述的这种情况可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如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的行政处罚告知书指定日期内到工商局去陈述申辩,仍不服的话还可以在收到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向英山县政府(具体找英山县政府法制办)或者黄冈市工商局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向英山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均可列为撤销该处罚决定
食品安全问题
你好,你可与对方协商解决
律师解答动态
面对敲诈行为不应私自解决或试图支付赎金,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勒索;不要怕回复之后会解答跟指导的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分钟前
建议您保留证据,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申请退款或投诉。
你好,你说的情况建议你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9分钟前
建议尽快联系平台客服,提供监护人身份证明,申请解除未成年限制。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4分钟前
建议明确具体法律问题,如涉及财产、隐私等,以便提供针对性解答。
梅兰律师
梅兰律师
34分钟前
网贷逾期还不上了,这边帮您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39分钟前
建议先核实工资流水来源,可能存在冒领或单位未及时停发,建议咨询税务部门确认是否涉及偷税漏税。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