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关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制度?
更新时间:2015-09-15 15:1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以食为天,我国对于食品生产经营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食品的生产经营需要得到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有限制,食品从出厂到进货都要有检验记录,添加食品添加剂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不合格的食品要停止生产和贩卖,生产者要召回。找法网小编与你一探究竟。

1、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我国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的是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
特殊规定:
(1)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2)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3)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2、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4、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5、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43条规定,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47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由标签、说明书和包装。第48条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6、食品召回制度
食品生产真可以对其生产的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进行召回,但是食品经营者没有召回权,食品经营者发现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对食品安全做有明确要求的法规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哪些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