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

更新时间:2011-02-17 12: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发文单位:审计署文号:审计署令第2号发布日期:2000-8-7执行日期:2000-8-7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复核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复核,是指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

发文单位:审计署

文  号:审计署令第2号

发布日期:2000-8-7

执行日期:2000-8-7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复核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复核,是指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

  本准则所称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均为代拟稿。

  第三条 审计机关的法制机构是本机关的复核机构。

  未设立法制机构的审计机关,应当确立本机关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

  第四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向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提交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前,应当经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第五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向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提交下列复核材料:

  (一)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

  (二)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

  (四)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意见的说明或者修改意见;

  (五)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的审核意见;

  (六)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

  (七)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收到复核材料后,应当办理签收手续。

  第七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

  (一)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实施审计;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

  (二)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

  (三)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五)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

  (六)审计评价、审计建议、审计移送处理是否适当;

  (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第八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其他复核材料不完整的,应当通知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补正。

  第九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自收到复核材料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特殊情况下,提出复核意见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

  遇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形时,补正材料的时间不包括在复核时间内。

  第十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复核后,应当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复核意见书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标题;

  (二)主送机构(审计组所在部门);

  (三)复核意见;

  (四)复核机构的负责人或者专职复核人员签名;

  (五)提出复核意见的日期。

  第十一条 复核工作结束后,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将复核意见书连同复核材料退还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组所在部门认为复核意见正确的,应当修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连同复核意见书一并报送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或者提交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复核意见如有异议,应当报请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或者提交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十二条 复核意见书应当归入审计档案。

  第十三条 年度终结后,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对本年度审计复核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复核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 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审计署于1996年12月11日发布的《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审法发〔1996〕337号)同时废止。

  审计署令第2号

  颁布日期:20000807  实施日期:20000807  颁布单位:审计署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复核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复核,是指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

  本准则所称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均为代拟稿。

  第三条 审计机关的法制机构是本机关的复核机构。

  未设立法制机构的审计机关,应当确立本机关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

  第四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向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提交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前,应当经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第五条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向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提交下列复核材料:

  (一)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

  (二)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

  (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

  (四)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意见的说明或者修改意见;

  (五)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的审核意见;

  (六)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

  (七)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收到复核材料后,应当办理签收手续。

  第七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

  (一)是否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实施审计;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审计准则;

  (二)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

  (三)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page]

  (五)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意见是否适当;

  (六)审计评价、审计建议、审计移送处理是否适当;

  (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第八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其他复核材料不完整的,应当通知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补正。

  第九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自收到复核材料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特殊情况下,提出复核意见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

  遇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形时,补正材料的时间不包括在复核时间内。

  第十条 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复核后,应当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复核意见书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标题;

  (二)主送机构(审计组所在部门);

  (三)复核意见;

  (四)复核机构的负责人或者专职复核人员签名;

  (五)提出复核意见的日期。

  第十一条 复核工作结束后,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将复核意见书连同复核材料退还审计组所在部门。审计组所在部门认为复核意见正确的,应当修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连同复核意见书一并报送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或者提交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复核意见如有异议,应当报请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或者提交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十二条 复核意见书应当归入审计档案。

  第十三条 年度终结后,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应当对本年度审计复核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复核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 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审计署于1996年12月11日发布的《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审法发〔1996〕337号)同时废止。

审计署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6189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脑出血的赔偿金是多少?
这个要看造成的后果等各方面来确定
传唤我强奸一天后被释放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好!建议积极配合传唤,接受处罚,不加重责任
2023年12月25日入职深圳某公司,2024年3月25日,公司某主管微信和钉钉上发信息与本人解除劳
【法律分析】:劳动者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举报,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赔偿金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地
绵阳抢劫罪要什么证据材料
抢劫罪需要的证据包括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被害人以及知情者的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案件相关的物证、书证等。行为人犯抢劫罪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