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无锡市太湖镇糜巷桥村村民,他们带着锦旗来到南京办,用最为传统和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审计人员为民服务的感激之情。据悉,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南京办查清了他们举报多年未果的两个福利企业骗税3000多万元的事实,赢得了糜巷桥村村民的高度赞誉。
艰难取证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向社会,真正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符合残疾人职工占生产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出勤率达到80%以上,这两个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全额增值税返还和所得税减免。而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却在肆意造假。村民们反映,无锡市铜加工厂和无锡市金福合纤厂通过虚增残疾人员、虚减生产人员、重复计算出勤率等方式以福利企业之名已骗取国家税收3000多万元。
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线索,审计组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决定以此为重点,审查该市的民政福利企业税收征管质量,揭示出其中的真实内幕,给广大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本次审计调查由于其特殊性因而变得更加复杂。因为群众的举报,这两家企业曾先后多次接受过当地有关部门的督察和稽查,可以说,他们对付检查的经验已相当丰富,要想从企业提供的资料中发现问题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审计人员决定改变传统做法,紧紧依靠群众、依靠举报人来开展深入的实际调查。
由于许多被调查的当事人或其监护人白天都在上班,时间错位使得这项登门调查工作只能在休息日或夜晚进行。取证工作不仅艰苦而且艰难,特别是深更半夜敲门调查,更是遭受到了种种的怀疑和误解,因而每一次登门,除了出示证件,还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另外,出于利益的驱动和迫于企业的压力,在审计人员登门调查时,许多人硬是抱着不合作的态度,甚至还冷脸相对,拒绝进入家门……为了确保证据的准确无误,审计人员不辞辛劳延伸审计了社保、民政、公安、银行、设备生产厂家等多家部门。就这样,审计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经过10多天的超负荷工作,最终取得了300多页可以互相印证的审计证据。
真相大白
据这些证据材料显示,1996年至2001年,无锡金福合纤厂最多时有43名残疾人职工只是挂靠在企业,每人每年领取2000元挂靠费,并未在企业正常劳动,残疾人职工占生产人员的实有比例最高年份还不到27%,最低时仅为2.78%。在审计人员走访的14名有证明力的残疾人当事人或监护人中,有13人陈述自己或者被监护人偶尔或极少上班,只是在遇到检查时出勤。无锡铜加工厂2002年用同样手法虚增31名残疾人职工,少报19名健康生产人员,并假造职工工资表,将工资表中的残疾人工资套出后发放给健康的生产人员,使得残疾人职工占生产人员的比例从27%提高到54%,骗得税收优惠资格,骗取返还增值税404万元,减免所得税227万元。这31名残疾人职工也都承认一年之中很少上班,企业只是每年支付他们400元的挂靠费。至此,困扰村民们多年的虚假福利企业骗税问题真相大白。
太湖镇糜巷桥村村民为了表达自己难以抑制的感激之情和对审计人员的崇高敬意,多次表示要感谢审计人员,都被婉言谢绝。于是他们每户自发拿出10元钱购买了一面锦旗,并千方百计找到了南京办机关党委,表达了村民们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