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罪的立案标准
更新时间:2022-02-09 07: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刑法的规定,意思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他人的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那么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观要件: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包括:
其一,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
其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其三,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备其他严重情节。
2、主观要件: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
3、主体: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客体: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里的商业信誉,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用程度和名誉,包括社会公众对该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道德、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商品声誉,是指企业投放市场的商品在质量、品牌、风格等方面的可信赖程度和知名度。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立案标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用。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要达到一定的程度,且需要符合一定的要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请问一下,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刑法中诋毁商业信誉的立案标准:
(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2、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四条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四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七十四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2.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三)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有什么规定
侵犯商业信誉的立案标准规定为:
1、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3、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4、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立案标准有什么
损害商业信誉罪立案标准是: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