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是属于商业诋毁

更新时间:2016-11-07 10: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商业诋毁是属于商业中不正当竞争的一类型,对于商业诋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商业诋毁行为的表现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唆使他人在公众中造谣并传播、散布竞争对手所售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使公众对该商品失去信赖,以便自己的同类产品取而代之。

  2、组织人员,以顾客或者消费者的名义,向有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作关于竞争对手产品质量低劣、服务质量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情况的虚假投诉,从而达到贬损其商业信誉的目的。

  3、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散布虚假事实,以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诋毁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声誉。

  例如,在房地产经营业务中,购房者在购房时,大都到各处询价比较,当一个购买者到甲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探知房子每平方米售价后,又来到乙房地产公司探询,乙公司的售房员得知此情况后,竟对该顾客谎称,甲公司的房子质量差,而且信誉不好,如果购买甲公司的房子肯定会有风险。类似这种为了竞争目的,编造、散布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发生。

  4、利用商品的说明书,吹嘘本产品质量上乘,贬低同业竞争对手生产销售的同类产品。

  例如,1992年某省洗涤剂厂在其所出售的洗衣粉产品包装说明上写道:“普通洗衣粉、肥皂均含磷、含铝,会诱发人体患老年痴呆症、组织学骨软化、非缺铁性贫血和助长肺病的发生等多种疾病”,并告诫人们以后再不要去买洗衣粉、洗洁净、洗头膏、香皂、肥皂等洗涤用品,还声称其生产的无磷、无毒洗衣粉无上述缺点,可放心使用。

  5、利用散发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广告等形式,制造、散布贬损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

  例如,在前些年的“郑州商战”中,某国有大型商场不断向郑州及外地新闻单位和名优产品厂家写信,声称郑州某商业单位如何如何不讲商业道德,希望这些单位或厂家不要再与该商业单位发生业务往来。这种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的行为,构成商业诽谤行为。又如,某日用化学品厂在电视台发布一则广告,用对比的手法宣称:用其他各种洗衣粉或洗涤剂30分钟也洗不掉的污斑,用了该厂生产的洗洁剂仅5分钟就洗干净了。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属于片面夸大并歪曲事实的比较性广告,其行为已构成了对他人的洗涤产品商誉的侵害。

  商业诋毁行为是一种损害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它不仅给竞争对手的名誉造成损害,而且会给竞争对手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它不但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欺骗了其他经营者与消费者,最终必然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这样算不算诋毁
你好,可起诉处理,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这属于是诽谤吗
是否存在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律师解答动态
1970年出生的话,目前已超50多岁。社保补交情况各地有别。若此前没参加过社保,一般不能一次性补交。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遇到这种情况先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可以尝试联系对方要求退款,表明你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若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轮换工和协议工一般情况下是能认工龄的。只要他们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工作期间按规定缴纳社保,其工作
拖欠多少钱?拖欠多少钱?拖欠多少钱?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9分钟前
要确定能否解除限制,得先弄清楚限制原因,可能是自身操作问题、司法冻结等。若因操作问题,可尝试按提示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这位1966年1月27号出生的下岗职工,如果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可以要求公司补交之前年份的社保。虽然之前每月有300元补偿,但社保缴纳是公司法定义务,不能通过补偿方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先收集好与对方沟通记录、推广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然后尝试和对方协商退款,如果协商不成,可考虑走法律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