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

更新时间:2016-08-25 16: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网络虚假宣传行为与传统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来引诱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欺诈、不实广告、虚假宣传等网络不正当行为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不但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还妨害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应受到《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禁止和制裁。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 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修订)

  第二十八条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

  4.《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指南》

  36.被告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1)在宣传自身及其相关产品或者服务时,明显违背客观事实的;

  (2)在宣传自身及其相关产品或者服务时,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的;

  (3)将自身及其产品或者服务与原告及其相关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对比介绍,使用片面、虚假描述的;

  (4)在宣传、介绍自身及其产品或者服务时,所引述的相关内容系由他人提供,但该内容明显缺乏依据的;

  (5)其他构成虚假宣传的情形。

  相关案例

  1.对经营者实际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客观表述,不会引人误解的,不构成虚假宣传行为——北京黄金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诉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河北康辉国际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虚假宣传纠纷上诉案

  本案要旨:不论经营者的有关经营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有关的宣传内容只要是对其实际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客观表述,不会引人误解的,就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所称的虚假宣传行为。

  案号:(2007)民三终字第2号

  审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0年第6期(总第164期)

  2.经营者通过其官网宣传时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易引人误解,属于虚假宣传行为——宁波畅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中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中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本案要旨:经营者在其官网上传的宣传文章中,大量使用“最大”、“唯一”、“最成熟”、“最好”等最高级、最佳形容词,却未能提供任何有效证据对其主张的上述最高级、最佳的表述内容予以证实,经营者的宣传内容缺乏事实依据,夸大自身的竞争优势,易引人误解,继而以此获取不正当竞争利益,应认定属于虚假宣传。

  案号:(2015)浙知终字第71号

  审理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2015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3.经营者在其网站宣传时违反诚信原则,易使公众产生误解,构成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上海曙腾通信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瀚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虚假宣传纠纷

  本案要旨:经营者在对外宣传中未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将不是其承接的项目罗列在其网站有关栏目下进行宣传,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解,应认定其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案号:(2014)杨民三(知)初字第353号

  审理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2015.06.06

  相关观点

  1.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还认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虚假宣传行为需具备经营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有关宣传内容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对经营者造成了直接损害这三个基本条件;其中对于引人误解和直接损害的后果问题,不能简单地以相关公众可能产生的与原告无关的误导性后果来代替原告对自身受到损害的证明责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09)》)

  2.“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几种方式

  (1)虚假事实的宣传行为

  为达到销售目的,捏造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对产品进行宣传。

  (2)真实事实的宣传行为

  (a)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一些经营者将与竞争对手的商品信息作不对称的宣传或者对比,其目的和结果是贬低他人商品而抬高自己的商品,从而误导购买者。虽然从文字来看,所作的宣传都是真实的,但却会产生引人误解的后果。

  (b)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如果相关公众因经营者的宣传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误认为定论的事实,从而对商品产生误解,构成虚假宣传。

  (c)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故意以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等歧义性词语宣传商品,足以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解的,同样构成虚假宣传。

  (摘自《不正当竞争及其他知识产权侵权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冯晓青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出版)

  3.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虚假宣传应足以产生引人误解的后果

  虚假宣传的本质是引人误解。如果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即使取材于真实材料,如果足以引人误解,亦构成虚假宣传。如果宣传本身有虚假的成分,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容易辨别出是虚假信息,不会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解的,则不应认定为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如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引人误解并不要求一定产生了误解的后果,只要宣传内容足以让公众产生误解便可。误解的内容可以是产品质量、制作成分等有关产品品质方面的,可以是性能、用途等有关产品功效方面的,也可以是生产者、产地等有关商品来源方面的,还可以是有效期等其他方面。只要该些信息的虚假或不当表达能够误导消费者,影响其购买决定,就可以认定构成虚假宣传。

  (摘自《不正当竞争纠纷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郭俭主编,法律出版社2014年出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095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如按《反不正当竞争法》,酒厂的行为是虚假宣传,还是虚假表示行为?请求帮助!可否做一简要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
虚假宣传行为
您好,存在违法行为的嫌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以下宣传推广方式是否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方宣传用语不当,可以要求对方停止应用该宣传口号。 请公证处予以固定网上证据,然后发律师函要求对方改正。如果对方置之不理,起诉要求对方赔偿。
被商家的虚假宣传误导,被消费欺骗。主要原因是被商家虚假宣传的视频所欺骗
你好,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的
虚假宣传商家一定要退一赔不到五百是五百吗?
有没有相关不正当侵权的证据,如果有,可以起诉,如果没有,难度就较大。
开发商虚假宣传,可以要求退房吗?
如果公司方有虚假宣传或者违约,可以起诉要求赔偿。
淘宝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当淘宝商家进行虚假宣传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首先,收集虚假宣传的证据,如截图、广告词等。其次,向淘宝平台投诉,要求商家承担责任。最后,如商家拒绝承担责
我被职业打假人投诉虚假宣传
如果被职业打假人投诉虚假宣传,除了与对方协商外,还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若双方达成了仲裁协议,也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如果以上方式
请问一下食品虚假宣传法,罚款最低多少
食品虚假宣传违法,处理方式有:1.轻微情况: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2.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偏低:处十至二十万元罚款。3.情节
拼多多商家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如何投诉,投诉哪里
针对拼多多商家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向工商部门投诉、拨打12315电话投诉或联系中国打假网。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投诉的便捷性、处理效率以及个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