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会员价有折扣却要原价买 顾客起诉商家价格欺诈被驳回
更新时间:2016-03-21 10: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退一赔三”、“假一罚十”等《新消法》、《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给消费者带来了维权的福音,也让一部分人发现职业打假很有“钱途”。但是,虽然法律一定程度上支持通过知假买假来督促商家诚实守信,但也不能恶意维权。最近,姑苏区法院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中,就驳回了知假买假人的诉讼请求。
明知会员价只要29.8元,他偏花198元买这瓶酒
“超市明明写着促销价是29.8元,可是我结账的时候却是198元!”李先生在某超市买了一瓶促销的白酒,超市展示牌标注了“大促29.8元”的字样,但李先生却买到的是按照原价198元付款的白酒。李先生以超市涉嫌价格欺诈,将其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三。
然而,法院经审理查明,李先生结账时,超市的收银员明确告知,只有使用会员卡才能享受到29.8元/瓶的会员价。但李先生并未使用会员卡,而是以198元的价格购买了涉案白酒。
法院认为,原告在明知会员价与非会员价之间差额巨大的情况下,坚持以非会员价购买涉案商品,并向法院主张欺诈赔偿,属于典型的恶意维权,遂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支持知假买假,但也不能恶意维权
承办法官介绍说,现在职业打假人往往不是针对产品本身存在假冒伪劣或质量问题,而是更多在商家宣传不规范、标识瑕疵这些形式上的问题中做文章。职业打假诉讼的适度增多,能够倒逼生产、销售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但在打假过程中,也会有少数打假人不惜恶意为经营者“挖坑”,甚至不惜为打假而违法做假,进而进行恶意维权。
姑苏法院提醒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赔偿”是手段,规范市场方为目的。法院支持消费者正当的维权,但也会对投机取巧的行为做一定的遏制。虽然“知假买假”要求赔偿可获支持,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职业打假者,都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度、理性合理维权,杜绝恶意诉讼。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网购购买的品牌官网正品 收到后发现吊牌价低于付款的价格 这算是欺骗消费者吗 可以要求赔偿吗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因商家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而造成人身伤害,轻则皮肉之苦,重则残疾终身以至死亡,消费者可以要求提供不合格产品或劣质服务的经营者予以赔偿。消费者可以请求的具体赔偿范围是:
1、一般伤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其中,医疗费是受害人受伤后为恢复健康接受治疗所发生的费用;护理费是受害人在医院遵医嘱由专人对受害人进行护理所发生的费用;误工费是受害人因受伤不能参加劳动而损失的收入。
2、致人残疾的,除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外,还应赔偿生活补助费、残疾人生活自助用具费、生前抚养人、赡养人的生活费以及残疾赔偿金。
3、致人死亡的,还应当支付丧葬费、生前扶养人的生活费、死亡赔偿金以及抚恤金。其中,丧葬费以当地一般丧葬所支费用的标准确定;生前扶养人的生活费以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为准,并且是死者生前应负担部分;死亡赔偿金和抚恤金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此外,消费者遭到人身损害赔偿时,还可以根据伤害程度适当要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