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更新时间:2012-12-19 06: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作了如下规定: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五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
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
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六条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第十七条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应当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得歧视、厌弃。
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社会层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哪些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部:
1.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了未成年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2. 其他法律中,如《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制度,《民法通则》规定了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治安处罚措施,《禁毒法》则规定了禁止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等。
这些法律条款共同构成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旨在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障。
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公民的平等权被侵犯时,可以依据以下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5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当公民的某项平等权被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相关的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