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减处于“三期”内女工是违法行为

更新时间:2012-12-19 0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例:某市通信技术开发公司是国有企业。由于转产新产品没有得到生产经营许可证,市场受到限制,加上内部管理等各种原因,产品严重积压,占用资金过多,效益大幅度下滑,而且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周转和循环。于是,该通信技术开发公司经理以拥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作出了
 案例:

  某市通信技术开发公司是国有企业。由于转产新产品没有得到生产经营许可证,市场受到限制,加上内部管理等各种原因,产品严重积压,占用资金过多,效益大幅度下滑,而且资金严重不足,无法周转和循环。于是,该通信技术开发公司经理以“拥有用工自主权”为由,作出了裁员决定,被裁人员中有怀孕女职工8人,哺乳期女职工2人。唐某是其中之一,于是,争议由此而发,整整折腾了1年时间。问题仍得不到解决。1995年1月,以唐某为代表的10名女工依法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

  劳动仲裁机构经过调查认为,通信技术开发公司在未经有关审批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作出关门、停产、裁员的决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程序,但鉴于通信技术开发公司已无法生产的实际情况,经调解,达成协议:由通信技术开发公司向唐某等10名女职工按1993年12月份工资标准发放工资至哺乳期满,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哺乳期满后按不同年龄段分别发给3个月、5个月、8个月的生活费,标准为工资的60%,以上费用由通信技术开发公司一次性付给;唐某等10名女职工解除与通信技术公司的劳动合同。?

  专家评析:

  这是一起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时违法裁减“三期”内女职工的一起集体劳动争议。?

  (1)通信技术开发公司的裁员决定严重损害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通信技术开发公司违反该条法规,裁减唐某等10名正处于“三期”内的女职工,是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2)通信技术开发公司经理借口“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作出裁减唐某等10名女职工的决定,违反了法定的裁员规定。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这就表明对于企业裁员条件的认定,必须由法律授权的机关、部门依法界定才能成立。根据劳动部1994年11月14日颁发的《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决定》规定,企业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应由人民法院认定和宣告;而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达到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并由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的机关认定。在本案中,通信技术开发公司在未经有关审批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裁员是违法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634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突如其来的“停产”
公司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违法,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女职工带薪休产假吗
女职工带薪休产假吗
妇幼保护案例
收到传票开庭时间后还能申请网上开庭吗?
您好,只要你是涉案主体则没有传票也可以参与开庭,开庭时带上身份证原件即可
农村房屋屋檐是建筑面积吗?
根据当地的政策确定的
车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眼神经损伤.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属几级伤残
车祸伤情需专业鉴定伤残等级。处理时需先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鉴定申请,由其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机构将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综合评估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
你好,我23年6月份醉驾出事故撞到墙了车上一个朋友受伤了,最近刚拘留了我7天,可以判缓刑嘛
醉驾出事故,判缓刑需满足条件。具体操作:1.积极配合调查,如实供述罪行;2.展示悔罪态度,如赔偿受害人损失;3.提供证据证明无再犯危险,如戒酒证明;4.确保宣告
已满16未满18可以和异性入住民宿吗
在不同情况下,已满16未满18岁与异性入住民宿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首先,双方应确保入住行为自愿且合法,避免涉及违法行为。其次,入住前应了解并遵守民宿的入住规定,
培训机构请假扣费不退不补
遇到培训机构扣费不退不补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培训机构协商和解,要求退费或补课。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