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8-10-15 10: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依法纳税是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添砖加瓦。逃税漏税都是违反犯罪行为,如果要区分逃税与偷税漏税的,那么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实践中,如果要区分逃税与偷税漏税的,那么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阅读完以下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薄、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

  二、偷税罪的认定

  首先,要注意区分偷税与漏税。漏税是指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并非故意,没有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是一种一般税务违法行为,应由税务机关责令其补缴漏缴的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偷税则是一种故意行为,行为人目的明确。从性质上看,偷税性质要比漏税严重得多,偷税情节严重,符合规定的偷税罪的条件的,应当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要注意区分偷税与避税。所谓避税,是指采用合法手段减轻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广义的逃税包括偷税与避税。偷税与避税虽然都是减少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避税是在纳税义务发生前采取各种合乎法律规定的方法,有意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符合立法意图的,如利用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经济特区投资,有些则是钻税法不够完善的空子;偷税是发生纳税义务后,采用非法的手段减少或者不履行纳税义务,在任何情沉下,偷税都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对于钻法律空子的避税,只能通过不断完善税收法律的方法来防止;对于偷税、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打击、是减少偷税犯罪的重要手段。

  再次,要注意区分一般偷税行为与偷税犯罪。本条明确规定了偷税犯罪的定罪标准,这是区分一般偷税行为与偷税犯罪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本条对单位偷税犯罪与个人偷税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没有作分别的、不同的规定,主要是因为规定了偷税的比例和偷税数额的双重标准。因此,和其他单位犯罪数额标准一般高于个人犯罪数额标准不同,单位偷税犯罪与个人偷税犯罪的定罪数额标准是一致的。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三、逃税罪的认定

  行为人偷税数额要达到一定比例和数额或者具备法定情节,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缴纳税数额的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才构成犯罪。对多次犯有偷税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这种行为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有欠缴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产生了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款的后果。

  这种行为与偷税不同。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

  四、偷税罪与漏税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而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一律不能认定为偷税;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缴或少缴税款,也不能一概认定为偷税,还要注意从主观上进行甄别。因为主观上的区别才是偷税与漏税的本质区别。实践中,还有一种“明漏暗偷”的情况,即纳税人采取法定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但一旦被税务人员查出,则以业务不熟、工作过失或对税法及财务制度不精通为由加以搪塞。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当前,有些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对于漏税有不同认识。

  五、偷税与不申报纳税的界限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另外,《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见,对于不申报纳税的行为,《税收征管法》虽然也规定要对其进行处罚,但不是作为偷税行为处罚的。而是在偷税之外,用另外的条文加以规定。

  可见,在对偷税的界定上《税收征管法》与《刑法》已经统一起来了。今后,对偷税的界定,税务机关的标准与司法机关的标准将趋于统一。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以前的某些规范性文件将不申报纳税规定为偷税,这与新《税收征管法》不尽一致,在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后这些规定将自然归于无效。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逃税与偷税漏税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综上,逃税与偷税都构成了刑法上的犯罪,逃税与偷税漏税的主观方面不同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偷税漏税欠税区别是什么,法律有哪些规定
欠税和偷税漏税的区别如下: 1. 欠税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征收法律法规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2. 偷税是指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 3.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对于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一定比例以上的个人或单位,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类似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且未经处理的,将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能够补缴应纳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已受行政处罚的,则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在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虚开增值税票和偷税漏税罪有什么区别
一、虚开增值税票和偷税漏税罪有什么区别 1、虚开增值税票和偷税漏税罪的区别在于,偷税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 二、虚开增值税票的注意事项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违反有关规范,使国家造成损失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根据法律,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两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金;若虚开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罚金;若虚开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以上五十万以下罚金。
偷税漏税欠税区别是什么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 1. 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 2. 客观方面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3. 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 4. 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360平台可以解决,说一下具体情况吧。
你好,你在期货免费领酒水,我来帮你分析一下这个情况吧。已经下单了。
黄昭能律师
黄昭能律师
11分钟前
你要咨询的问题可以解答,因为要详细给你解答,需要你详细说一下情况哦。
社保差9个啥意思?差9年吗,什么情况?
吴丁亚律师
吴丁亚律师
34分钟前
你好,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时可以自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核,如果超时就不能申请复核了。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