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更新时间:2020-10-30 16: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随着小车数量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与驾驶者的安全意识有着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路况不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想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势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那么,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可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气候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做好预防应对工作。
2、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的教育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加强对重点路段、时段的管理力度,消除事故隐患。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源头监管能力,营造安全氛围。
5、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提高管控能力。
二、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心理因素
美国学者曾调查过近400名肇事司机,发现八成在车祸的6小时内,受到强烈刺激。如果司机本身的思想情绪处于苦恼、忧虑、激动时,会产生心理混乱、精力分散、反应迟缓等不良表现。
2、药物因素
服感冒药后开车也有危险。因为感冒药内大多含有催眠成分。据学者调查表明,有11%的司机发生车祸与服镇静药、安眠药、止痛药等有关。这类药可引起嗜睡、注意力分散、视野缩小或模糊等。
3、疾病因素
医学研究表明,患糖尿病或癫痫病的驾驶员,发生车祸的危险性很高。这是因为糖尿病人常会发生低血糖,可致一时性眩晕。而癫痫病的危险性是可见的。
4、生活因素
暗光下看荧屏会过多消耗体内的血清维生素a,连续几小时观看,维生素a减少近一半、视力下降30%,同时也影响辨色能力。此外,夜间娱乐时间过长、休息不好,也会引发车祸。
5、嗜烟因素
美国调查表明,吸烟者发生交通事故的相对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吸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司机更易冒险开车。开车前吸3支烟,视力降低20%左右,思维反应速度降低25%左右。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2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的相关内容,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提高驾驶人和行人的安全意识,还需要对重点路段、时段的管理力度,消除事故隐患。若有什么法律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发生交通事故。应该如何赔偿?
交通事故当中赔偿义务人(肇事者、保险公司)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
如何处理手扶拖拉机载人上路发生的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该:1、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2、交通管理部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3、交通管理部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时,并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客观、公正的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分清事故当事人各方的事故责任。4、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5、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6、受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在法定的调解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受害方可向法院起诉。
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发生后最先要做的是保护事故现场同时叫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建议在此时打电话报警,由交警介入处理。交警介入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对事故双方当事人进行问话调查,对车辆进行技术检验,后跟结合整个事故情况及成因对事故进行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