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和解以后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4-27 1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是需要进行赔偿的和接受处罚的。若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当然致人死亡的也需要责任人与死者家属进行协商,那么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和解以后怎么办?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的内容。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和解以后怎么办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已经涉嫌刑事犯罪,是不能和解的。

  交通事故驾驶人全责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和解以后怎么办

  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是否有刑事责任

  要看负事故的何种责任。如果交警认定对该起事故无责任,当然不用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咨询:

  网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怎么处理?

  律师:要看事故认定书,死者和肇事者的责任大小。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和解以后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是需要进行赔偿的,当然也需要接受相关的处罚,若是严重的情况的是要判刑的。即使与家属和解了,也要接受处罚。若您还有其余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737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怎么办
你好,请问交警的事故认定责任书出来了吗?当时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呢?您要是方便的话可以直接与我电话沟通,以便我详细的了解您的情况,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死亡人怎么办
您好,首先报警,然后要求肇事车辆保险公司及对方车主赔偿死亡赔偿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对方认追怎么办
你好,你陈述的不清楚请电话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办
如果被刑拘,则说明已涉嫌犯罪,建议及时委托律师,如需帮助,可来电详谈
他们要我发支付宝密码红包是骗子
你好,你可以选择报警
2002年单位给我缴社保,2002年前社保单位能给我缴社保吗?
关于社保纠纷的处理问题看具体情况,如果是用人单位不给你缴纳医社保这方面是可以去仲裁的。
我在男科医院被骗了怎么办?
你可以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用工单位上班超过12小时
用工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工作超过8小时,并经过劳动部门批准,或者在出现自然灾害等法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员工工作超过8小时。
你好!取了个石女,想离婚,无条件能离婚了吗??
可以离婚,但需满足法定条件。若双方同意,可签订离婚协议书并到民政局办理;若有争议,需向法院起诉,提交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由法院判决。不同情况下,具体操作有所不
没有欠条可以吗
常见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协商和解,通过友好沟通达成还款协议;二是法律途径,搜集证据向法院起诉。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债务人的合作态度和偿债能力,协商不成时可考虑法律
我在抖音发了我和别人的聊天记录
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建议您在发布任何内容时都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在分享聊天记录或其他私人信息之前,确保已获得对方的明确同意,并谨慎处理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内容。
大家都在问
  • 684人咨询过
  • 554人咨询过
  • 257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