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案例探析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之法律适用

更新时间:2013-09-24 1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吴昭武汪万荣一、当事人基本情况上诉人(原审原告)王友满、张荣成(系工亡者王进父母)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芜湖市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二、原判认定事实两原告之子王进原系安徽希尔密封件有限公司的职工,该公司已依法在被告处参加了工伤保险。2005年2月14日王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上诉人(原审原告)王XX、张XX(系工亡者王Z父母)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芜湖市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二、原判认定事实

  两原告之子王Z原系安徽希尔密封件有限公司的职工,该公司已依法在被告处参加了工伤保险。2005年2月14日王Z在上班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事后芜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5年4月15日作出市工伤认定[2005]31号《工亡认定结论通知书》,认定王Z因交通事故死亡为工伤。为此,两原告于2005年9月1日作为王Z的直系亲属向被告提出申请,要求被告依法给付王Z工亡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由于被告一直未作出行政给付行为,两原告以被告的行政不作为已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诉讼来院。另查明,两原告已对肇事者向法院提起了王Z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

  三、原审判决要点

  原审认为,芜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制定了《芜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该办法第二十四条是关于因交通事故造成工伤应如何处理的规定,而国务院与安徽省关于工伤的条例、办法对此种情形未做明确的规定。但芜湖市的实施办法规定职工在交通事故赔偿标准低于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该规定并未降低或减少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并未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未违反国务院与安徽省关于工伤保险相关规定的立法本意,合法有效,故应当予以适用。该办法虽然属于规范性文件,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故该办法本院可以参照适用。由于两原告已向法院对肇事者提起了民事赔偿诉讼,其获得交通赔偿具体数额目前尚不能确定,故只有当法院判决后并在一审法院执行程序终结时,原告仍然不能获得足额的工伤保险待遇赔偿的,方可向被告主张权利,由其在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部分。据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四、二审审理经过及判决

  两上诉人对一审判决不服,上诉至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诉称:芜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因违反上位法而不能作为被上诉人不给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人身损害赔偿竟合时,受害人主张两种赔偿应予以支持。被上诉人则辩称:上诉人要求在交通事故赔偿前支付工伤保险金于法无据,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正确,应予以维持。

  二审经审理后认为,《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中对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如何支付工伤待遇没有作出明晰具体规定,但授权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芜湖市政府根据该授权制定了《芜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该《办法》规定“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处理,再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该《办法》是芜湖市社会保障部门就工伤保险待遇问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被上诉人作为工伤保险待遇经办机构,按照上述《办法》予以答复正确,应予以维持。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予以维持。因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五、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国家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问题。

  工伤劳动保险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基本国情而制定的一项社会统筹、劳动者自助互济政策,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具有社会保障、互助救济性质。调整工伤劳动保险关系的,除《工伤保险条例》外,更多采用的是具有较强灵活性、针对性的国家政策手段。在修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时,社会各界对事关千家万户、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工伤保险投入极大热情,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方案并在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得到体现。但法律自身固有滞后性决定了其对工伤保险的规定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同时,由于工伤保险特有的社会保障性质也决定了国家政策这一调整手段的强势地位。随着我国法治Z程加快,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法律中明确授权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的,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国家政策调整作用这一特殊情况。

  2、在上位法没有明确之处,能否制定相应规则问题。

  查明芜湖市政府制定的《芜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能否作为法院判决依据,是本案正确审理的关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已明确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第37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也就是说,法律已明文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对“如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六条之中,授权劳动保障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和标准。本案中《芜湖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处理,再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是芜湖市政府根据本市具体情况而作出的工伤保险政策,因此该《办法》在没有废止前对本市劳动保障部门是有拘束力的,法院可以将之作为法律依据而适用。但芜湖市《办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一是设定先民事赔偿后工伤赔偿顺序合理性问题。根据芜湖市《办法》,工伤职工先向交通肇事者提出民事赔偿为前置程序,但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民事权利,根据民事权利行使之法理通说,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主张或放弃。在本案中,如果事故受害者因种种因素而决定不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劳动保障部门能否因其放弃侵权损害赔偿权利而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显然,劳动保障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如给付工伤保险待遇,则似乎与芜湖市《办法》规定相悖;如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则明显没有法律依据。二是芜湖市《办法》用词模糊,容易产生歧义。该办法规定“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处理”,通常理解为:事故受害人与交通肇事者就赔偿金额达不成协议的,事故受害人就应提起民事诉讼,法院经审理后依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作出判决。面对法院判决,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法院判决书即为权利凭证,如判决赔偿数额少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则可以立即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判决赔偿数额高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则无权再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另一种是:法院判决不等于权利得到真实实现,只有在法院判决得到完全执行后,如所得数额少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方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如在侵权损害赔偿判决中,判决赔偿数额高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但交通肇事者无力履行判决确定的数额或只能履行较少部分,那么,工伤职工能否再向劳动保障部门请求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必须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芜湖市《办法》对上述问题没有明确,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疏漏。[page]

  3、有关工伤保险的司法界理解及立法趋势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工伤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属于不同的部门法,也属于不同的救济方式,受害者有权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请求相应的救济措施。从现有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看,交通事故受害人对于侵权第三人有独立的赔偿请求权,同时受害人还有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二者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最高院副院长黄有松在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答到“例如职工因工出差遭遇交通事故,工伤职工虽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但对交通肇事负有责任的第三人仍应当承当民事赔偿责任”;《人民法院报》2006年5月22日刊登《一次事故能否获得两次赔偿》一文,支持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判决观点:“本案被告(交通事故受害人)从民事赔偿中获得赔偿并不能减轻原告(用工单位)应当承当的责任,且被告从他处获得的利益,并未加重原告的负担,因此判决驳回原告请求不支付工伤赔偿的诉讼请求”。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二十条“当事人获得人身损害赔偿后,又要求工伤待遇的,应予支持。工伤待遇中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可以扣除第三人已经实际赔偿的部分,但营养费、精神抚慰金不应扣除”。可以看出,最高院及省高院对工伤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可以同时取得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对具体赔偿数额,有不同观点:最高院是全额赔偿;而省高院则规定扣除重合部分,即为日本等国采取的模式:被害人对于侵权法上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可以同时请求,但是其所获总额不得超出其受损的总额。我国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所采用的规定亦与此相类似。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损益相抵原则”。所谓“损益相抵原则”是指在被害人基于同一原因事实既遭受损害,又获得利益的时候,该被害人请求的赔偿金额中应当将已获得的利益(商业保险除外,因法律有特殊规定)予以扣除的一项损害赔偿计算原则。损益相抵原则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民法通则》中所确立的“损害赔偿旨在填补损害”的精神,避免出现损害赔偿之后的被害人的状况更优越于损害发生之前的状况,从而防止引发较大的社会道德风险。

  我们认为,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有其自身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损益相抵原则”。从工伤保险角度说,企业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所列用工情况,就应当向当地社会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的交费标准交纳工伤保险费,当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企业应及时向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旦认定为工伤,则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应及时兑现有关工伤保险待遇。对于工伤职工来说,该工伤保险待遇应全额享受。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角度说,只要交通肇事者对第三人造成人身损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事故受害者应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得到全额赔偿。工伤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是性质截然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与工伤重合发生时,如因享受了工伤赔偿或侵权损害赔偿权利而剥夺其享有另一应得权利,似乎有违法理,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从交通肇事者得到的赔偿与人的生命相比较而言,只是象征性抚慰而已,并未达到所谓“权利饱和”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有关工伤保险的立法趋势将是: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关注生命健康权,体现生命无价。

  ( 作者单位 市中级法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817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案例求助
属于工伤,A老板可以协商主动承担责任,你们可以要求A\\B共同赔偿。
公司除了赔偿医药费,就什么都不管了。我们应该用什么途径去自我保护
可先申请工伤认定,再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要主张工伤待遇,包括停工留薪期间待遇、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等,程序较繁杂,所需材料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交通事故工伤怎么赔
交通事故工伤怎么赔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
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好几年没有交了,可以吗?何时生效?
  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另一个孩子受伤了。如何分担责任?
行为人和受害人双方都没有过错,但由于损害事实已经发生,以社会公平观念作为损害赔偿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地分担损失责任。
由于找工作年纪大了,身份证可以改年龄小吗?
法律分析:能改。身份证改年龄需要如下手续:1、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准备变更材料、本人户口簿、原身份证等;2、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
我已经在网上立案三天了,系统显示提交
审查通过后需要邮寄立案材料或者现场递交材料
艾滋病患者申请低保可以吗
向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书面提出低保申请
标书中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请问书面形式提出疑问要求招标代理方答复时需要以什么名称作为文件标题?疑问文
投标书或相关文件通常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如纸张大小、打印形式等。然而,这些要求主要针对投标书本身,而非疑问文件。在没有特定指导的情况下,疑问文件可以参照一般商务信
身份证丢了没有有效证件
身份证丢失后,应尽快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和丢失情况说明。公安机关将核实信息后,指导补办身份证的流程。同时,可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发布
我厂被告知产品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办?但对方在申请该专利之前已经在市场上开始公开销售该产品了,请问我还有
对产品外观专利侵权指控,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寻求无效抗辩、先用抗辩等合理理由,或收集证据反诉对方。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自身确实有侵权行为,应尽快停止并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