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更新时间:2012-12-26 19: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同期生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同期生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

  发生了交通事故就存在责任的划分和认定的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导致人身、财产的损害和损失,两者均涉及到民事赔偿的问题。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民事赔偿责任认定都是国家相关部门行使公权力的表现,但,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不等同于民事赔偿责任。

  一、对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做出认定的主体不同。

  前者是由交警部门依行政职权确定,后者是人民法院依司法审判权确定。在民事赔偿程序中,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能作为认定民事责任的证据之一,而非确定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责任大小的Ψ一标准。

  二、对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进行认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遵循过错原则,即无过错就无责任,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而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则遵循混合原则,即某些情况下遵循过错原则,某些情况下遵循无过错原则。

  三、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可能成为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依据之一,在道·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使用,包括作为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证据。而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只能是确定当事人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内容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引发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民事赔偿责任认定是指对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范Χ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五、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责任主体不同。

  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是直接参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通常包括行人、司机、乘客。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交通事故参与人,既包括直接参与的当事人如行人、司机、乘客等,也包括间接参与了交通事故法律关系的“人”,如车主、保险公司等。以下情况的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主体不完全相同:

  1、雇佣关系下形成的交通事故,由雇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雇员有重大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针对实际驾驶人即雇员作出责任认定,对雇主的责任不作出任何认定,û有连带责任之说。

  2、δ满18周岁的δ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的,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事故责任主体与民事责任赔偿主体不同,事故主体是δ成年人,而承担责任的是δ成年人的监护人)。

  3、车辆出借的情况下,如果出借人出借的车辆有瑕疵,或明知借用人不具有驾驶资格而借用的,对事故的赔偿与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出借人不是事故责任的主体,但在民事借用中存在过错)。

  4、若车辆参加交强险,承保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保险公司不是事故的责任主体,但依据法律规定应作为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

  5.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只能作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无责任的责任认定,不会作出连带责任的认定)。

  六、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适用的法律不同,在适用《道·交通安全法》时,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也适用不同的条款。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适用《道·交通安全法》、《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民事赔偿责任认定除适用上述法规外,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民事法律法规。

  在适用《道·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时,两者适用的条款也不相同。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

  1.《道·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2.《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3.《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从上可知,“当事人的责任”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时所认定的责任,实际上是指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Υ章、是否构成过错,以及当事人行为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力的大小。

  (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认定主要依据:

  1.《道·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Χ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八条第四项(四)规定,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当事人责任以及《道·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对法院而言,交通事故认定书具有证据的效力,而不是进行损害赔偿的当然依据。

编辑推荐: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180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事故责任赔偿
你好,如情况属实,公司在管理失职范围内承担责任。但是,此类案件,证据是关键。具体建议当面咨询。
交通事故的责任与赔偿
第一、这是交通事故,首先需要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双方的责任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双方各自承担责任; 第二、关于事故责任怎么判定,交警部门有标准,如
交通事故责任
由交通警察来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交通事故责任
现在的法律你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就是赔偿受害者;如果你的同学赔偿后你不会承担责任;刑事责任有肇者承担。
一个法人和两个不同行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样的吗?
法律分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条设立公
我哥因为消费贷款没还,不得不申请信用黑名单,这种关系定位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法律分析: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影响是多方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未来经济生活方面,可不光是贷款申请被拒,甚至出行都会有限制。信用记录黑名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无
如何处理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这能构成犯罪吗?
侵犯个人隐私界定: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
我买了这个品牌的东西,这是欺诈消费者吗?
一旦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为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已受骗的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请求公安部门去查封网站和骗子的手机电话及银行账号。
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
交通事故如何认定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父亲因殴打他人受到行政处罚影响我入党吗
在入党审查中,如组织对家庭成员背景有严格要求,父亲受到行政处罚可能会影响你的入党申请。这时,你可以主动向党组织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父亲的行政处罚决定
拼多多商家打电话骂人
拼多多商家打电话骂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可能的行政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商家可能需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如果商家的行为构成侮辱、诽谤等违法行
大家都在问
  • 717人咨询过
  • 162人咨询过
  • 596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