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
更新时间:2012-12-26 19: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依据是什么?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3.6规定,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I级(100%)到第级(10%),每级相差10%。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附录A,各伤残等级的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程度划分为几个等级?依据是什么?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3.6规定,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I级(100%)到第×级(10%),每级相差10%。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附录A,各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分别如下:
I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意识消失;c)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d)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Ⅱ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b)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c)不能工作;d)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Ⅲ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b)仅限于室内的活动;c)明显职业受限;d)社会交往困难。
Ⅳ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b)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c)职业种类受限;d)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Ⅴ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b)仅限于就近的活动;c)需要明显减轻工作;d)社会交往贫乏。
Ⅵ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b)各种活动降低;c)不能胜任原工作;d)社会交往狭窄。
Ⅶ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b)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c)不能从事复杂工作;d)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Ⅷ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b)远距离活动受限;c)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d)社会交往受约束。
IX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b)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X级伤残划分依据为:a)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b)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c)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交通事故责任如何精细划分
按照相关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应依据以下步骤:
1. 单一过错方导致事故,负全责;
2. 涉及多方过错,则根据各自的作用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 如双方均无过错,则为交通意外,各自不承担责任。若任意一方故意造成事故,则该方承担全部责任。为确保责任划分的准确和公正,应保留现场证据、及时报警并配合相关调查。
如何依据交通事故的属性进行伤残鉴定的衡量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流程由专业机构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医疗记录、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2. 由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
3. 综合考虑医疗护理依赖和社会心理影响等因素评估伤残等级。
4. 出具鉴定报告。
如果涉及相关纠纷,建议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分10级。具体操作:1.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2.提交医疗记录、身份证明等材料;3.配合鉴定过程,如身体检查;4.等待鉴定结果,该结果将作为赔偿和责任认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