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之认定

更新时间:2012-12-26 19:2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2010年2月13日20时20分许,被告人张某驾驶浙CG****微型奥拓牌轿车在江西省东乡县孝岗镇**路**宾馆门口撞伤被害人谢某。事故发生后,张某将谢某抬上车,声称送往医院救治,当车行驶至孝岗镇**路*...

 

  【案情】

  2010年2月13日20时20分许,被告人张某驾驶浙CG****微型奥拓牌轿车在江西省东乡县孝岗镇**路**宾馆门口撞伤被害人谢某。事故发生后,张某将谢某抬上车,声称送往医院救治,当车行驶至孝岗镇**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门口路段时,张某见被害人谢某快不行了,产生惧怕心理,便将谢某丢弃在路边后驾车逃走。当晚21时50分,谢某被送往江西省东乡县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次日15时53分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谢某系遭遇车祸后致急性重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2月14日凌晨3时50分许,当被告人张某驾车行至江西东乡县**贵族城门口正准备逃离东乡时,被值班保安拦住,张某主动要求保安帮其打报警电话,随后交警赶至将被告人张某带回交警大队。

  【分歧】

  对于犯罪性质的认定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撞人后本应积极施救,其不但不抢救被害人,反而将被害人抬上车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遗弃,并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主观故意,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情形,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

  理由是:被告人交通肇事后,产生惧怕心理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又予以遗弃,客观上实施了肇事逃逸和过失致人死亡两种行为,但其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遗弃被害人是为了逃逸,因此,本案被告人张武的行为不应适用《解释》第六条之规定,而应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的加重情节。

  理由是:法医鉴定结论为死者谢某系属遭遇车祸后致急性重型闭合性­脑损伤死亡,经咨询医学专业人员获知,被害人在被撞伤后所产生的伤情即使可以得到及时救治也很难避免其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就基本注定,与被告人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及是否会采取救治行为并无必然联系。因此,不应让被告人承当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节,更不应让被告人承担由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管析】

  笔者赞成第一种意见。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可以看出,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到《解释》第五、六条,立法意图明确,即对逃逸行为区分一般情节、恶劣情节及加重情节层层加重处罚。《解释》第五条是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所作的文义解释,而第六条则是对“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行为所作的特别规定,明确因该种行为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明文规定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予以认定。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行为符合《解释》第六条之规定情形。

  首先,从主观上看,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已经致被害人伤害结果后,不顾被害人陷于死亡的现实危险状态,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不采取措施防止死亡结果的发生,反而声称送被害人去医院,在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看到被害人快不行而丢弃在马路边上不管其死活,其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其主观心理不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间接的故意。上述第二种意见以被告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不应承担故意杀人的责任是不正确的。

  其次,从客观行为上看,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实施了《解释》第六条所规定的行为,即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并予以遗弃的行为,使被害人无法及时得到救助。

  最后,从因果关系上看,因被告人的先前肇事行为和遗弃行为最终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因此,被告人张某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不再是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的责任,而应承担因其先行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状态构成的不作为的刑事责任,即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分析本案的意义还在于,被害人在交通肇事后所产生的伤情是否必然会导致死亡是否影响案件的定性。上述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即使不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被害人还是会死亡,即死亡结果并不是由于带离现场无法得到救助所致,因而被告人只需承担逃逸的责任。这种意见过于狭隘和偏颇,不符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立法之所以对逃逸行为作出特别规定,目的就是加重这种行为的刑事责任,预防和减少交通肇事后被告人逃跑,使被害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并且,被害人是否必然会死亡,当时并无法判断,只有事后经医学鉴定才能作出。因此,只要客观上被害人当时未死亡,而被告人实施了将被告人带离现场并遗弃的行为,被告人就应承担不作为的故意杀人刑事责任。否则,就会造成肇事行为人借此理由推卸责任,在交通肇事后不积极实施救治被害人的行为,反而为逃避法律追究更多地选择逃逸,这就不仅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同时更多地放纵了肇事行为人,不利于对肇事行为人逃逸行为的严厉打击。

  相关法律知识

  1、什么是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

  2、什么是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交通肇事罪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共犯的定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831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1、可以以交通肇罪控告; 2、你有权向该男子户口所在地法院诉讼解决,交通事故以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以此作为赔偿责任划分的依据,既然交警认定对方全
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与你的指导老师联系吧 可以办理,协商不成,可将事实经过及详细法律规定以书面诉状的形式确立下来,依照责任的划分确立诉讼请求,庄律师提供诉讼策略及答辩技巧,恳请法
交通肇事罪认定期限
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问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介绍未成年人在KTV工作是违法的吗?
未成年工作是否犯法要看具体年龄和工种。用人单位可以雇佣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工,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
不给农村信用社股息怎么办?
你好,可以协商解决
江北区询问律师多少钱费用
法律分析:在我国,律师费用收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收费金额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经济欠发达地区律师收费起价一般五百元到一千元;经济较发达地区,律师收费较高。我国实
江门市诈骗立案是多少金额?
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为一般为三千元。各省市立案标准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一般是三千元到至一万元以上的区间确定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泸州盗窃罪量刑标准有几种
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具体内容有这些:1、盗窃数额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盗窃数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