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罪的量刑标准

更新时间:2012-12-26 13: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值得研究的是,《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因为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我国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则是指共同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提法确实令人费解。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山西省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是多少
交通肇事罪量刑视情况而定。轻微事故可能仅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肇事后逃逸或情节特别恶劣,刑期将增至三到七年。最严重情况下,如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认定和量刑具体标准是多少
交通肇事罪认定后,量刑视情况而定。1. 一般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 有逃逸等恶劣情节,判三至七年有期徒刑。3. 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务必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包庇交通肇事罪量刑具体标准是多少
包庇交通肇事罪量刑因情节而异。一般情况下,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情节严重,则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具体操作包括:调查取证、起诉、审判等步骤。涉及人员应积极配合司法程序,接受法律制裁,并通过合法途径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边咨询法律问题是关于什么纠纷,进行调解没,可以起诉解决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1小时前
你好,这边涉及金额多少的啊
何江律师
何江律师
1小时前
晚上好,你存在自己的卡里的这笔钱,之所以没了,根据我的猜测,你肯定是把银行卡的验证码告诉对方了。对方
你好,你可以说一下案情,给你具体分析
请问具体是怎样的纠纷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