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

更新时间:2021-05-08 08: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每天都有很多交通事故在发生,有的伤者完全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的,但是可能由于司机肇事逃逸,没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所以这些人就丧失了宝贵的生命,那么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你介绍相关内容。

  一、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八种情形

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时间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交通肇事逃逸确定时间应定义为从事故发生后到犯罪者被事故处理当局拘留或护送之前的时间。如果行为人在这段时间内逃跑,它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三、交通肇事逃逸应该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之后将实施行政处罚。处罚不会因为案件的撤销而取消。无论为民事部分支付多少赔偿,驾照仍将被吊销,司机将被终身禁止取得驾照。交通事故逃逸是指犯罪人在交通事故之后逃避法律调查的行为,事故方离开现场、报案后未履行等待处理职责、弃车后离开事故现场返回的8起案件,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如果一方在交通事故之后逃跑,逃跑方应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另一方也有过错,责任可以减轻。如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后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调查中,如果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驾驶员主动自首,并与受害人及其家属达成赔偿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事故损失的大小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分别处理。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肇事逃逸的认定范围的相关内容。交通事故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实在避免不了发生的话也要勇敢面对,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逃跑,现在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早晚都会被警察抓回来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轻微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是
对于轻微肇事逃逸的判定,重点是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事故的发生、事后行为如停车、保护现场等的态度,以及对待现场遗留证据的处理方式。逃逸行为将依法受到严厉处罚,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和驾照吊销等后果。
肇事逃逸处罚标准赔偿
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将进行严惩。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交警部门会展开事故调查,确认逃逸事实。随后,对逃逸者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在二百至二千元之间。对于情节严重者,除了罚款外,还可能面临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同时,如果受害者要求民事赔偿,逃逸者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肇事逃逸犯罪如何认定刑事责任
摩托车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认定,核心在于情节的严重程度。如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财产损失重大,会处三年以下刑罚。若选择逃逸且情节恶劣,刑期将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若是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判决,建议肇事者积极配合调查,承担责任,争取从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