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时未逃离现场,而让他人顶替是否构成逃逸
更新时间:2015-11-10 18: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交通肇事逃逸规定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逃逸包含两个方面要素:1.客观上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2.主观上逃避法律追究。
那么对于事故发生时未逃离事故现场,但让他人顶替的行为是否符合逃逸的要件?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让他人顶替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逸法律追究的要件;其次,发生事故时行为人未逃离现场如何认定?对此有二种情形,其一是行为人在公安机关出警整个过程中都在现场,而在出警完毕撤离后,行为人也自行离开,虽然表面上看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未逃离事故现场,但实质上其是利用了欺诈方式达到了逃离事故现场的状态,仍符合逃逸的要件,应认定逃逸;其二是行为人在公安机关出警后出警完毕撤离前,又向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表明其本人是肇事司机的,自愿将其本人纳入责任主体,对此,行为人虽然在事故发生时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让他人顶替,但其终究仍未逃离事故现场,而且在事故现场又如实供述,缺乏逃逸的要件,不应认定逃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但车辆留在现场是否算逃逸
你好,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根据交警队的责任划分比例进行承担责任。如果有保险的,尽快与保险公司联系。
其次,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
第三,伤残等级后确认后,依据当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受害人的年龄、户籍来确认各项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