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醉酒驾驶撞死人逃逸怎么判定?
醉酒驾驶撞死人逃逸能否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会受到哪些处罚?醉驾逃逸与普通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有差别吗?接下来就跟随找法网小编一同来了解醉酒驾驶撞死人逃逸怎么判定。

一、醉驾撞死人逃逸怎么判
醉驾肇事逃逸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是自首的,会减轻处罚。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醉驾逃逸和普通交通肇事逃逸处罚的区别:
1、交通肇事逃逸,即使致人死亡,判例中最高的刑罚是有期徒刑15年;而一旦发现是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有可能用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该罪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或死刑。
2、醉驾肇事逃逸处罚。醉酒驾驶,并造成一死一伤,不排除有可能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那么,醉酒驾驶并逃逸,到底是定交通肇事罪还是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要视具体的案情而定。” 同时,根据《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应依法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二、醉酒驾驶撞死人如何判刑?
醉酒驾驶撞死人的,肯定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醉驾本身就会受到刑事处罚,更别说还发生交通事故了。依照规定,醉驾发生交通事故的,一般是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具体判刑情况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实践当中,对这种情况判刑还需要根据造成交通事故伤亡情况来具体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依法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体情形有以下三种:
1.行为人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后果,行为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行为人醉酒驾驶造成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也就是说受害人对该事故也起重要责任的,如受害人也喝醉酒导致闯红灯,在道路上乱窜等;
3.行为人醉驾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的金额在三十万元以上,但是又没有能力偿还,并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第二,依法判处三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具体情形有以下两种:
1.驾驶人肇事后逃逸的;
2.驾驶人存在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如故意损害公共财产,抵抗检查逮捕的。
第三,依法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具体的情形为因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让受害人死亡。如肇事者把人撞了后因为害怕被处罚,不管受害人的情况,就逃逸,受害人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
我们可以看到酒后驾车撞死人的处罚十分严重,生活中应当自制,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要遵守法律法规,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三、撞死人逃逸后判刑多久
交通肇事后逃逸,一般认定为全责,致人死亡的涉嫌交通肇事罪,法律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
一是“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立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
二是“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
其三是“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醉驾撞死人逃逸一般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会受到刑事处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醉酒驾驶撞死人逃逸怎么判定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