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仲裁的效力在我国法律中的规定

更新时间:2017-04-24 1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仲裁是指出现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将其纠纷约定至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来裁决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事项,也由仲裁机构来划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归属,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与职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大量增加,而且因为仲裁的便捷性因素,所以行政仲裁案件大量增加,许多人不清楚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所以对行政仲裁的效力也不太了解。

  行政仲裁的效力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先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仲裁庭补正。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事项不属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时限内重新仲裁,在重新仲裁期间,中止撤销程序的进行如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从上述的相关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行政仲裁的效力即仲裁裁决一经仲裁机构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即使对仲裁裁决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申请仲裁机构仲裁。任何一方当事人如不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所以在我国行政仲裁的效力可以说等同于法院的判决,在裁决做出之后当时人可以请求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有着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由于近年来许多仲裁在有关事项的约定上出现瑕疵导致后来无法申请仲裁的结果,所以小编在此建议在约定仲裁事项上应该有有关专业人士协助审查,这不仅是为保护双方当事的约定事项能顺利完成,也为将来出现纠纷之后能更好维护自己的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国务院的批复的效力及性质?是否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
我过得法律法规体系:宪法——人大法律——国务院法规(含条例)——部颁规章——地方性法规。
人事争议仲裁的时效是多久啊?法律上有规定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你咨询的问题不明确,无法为你作出答复,建议明确具体的咨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