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更新时间:2019-07-10 00: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我国仲裁法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仲裁的财产保全,指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后

  我国仲裁法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仲裁的财产保全,指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后,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因某种原因可能发生财产的转移、消耗、毁损、灭失或变质、腐烂等情况,经一方当事人申请保全,仲裁委员会将当事人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转交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采取的某种强制措施。
  
  仲裁的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必须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即在仲裁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通常是被执行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实施某种行为或发生其他原因,使仲裁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如占有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在仲裁进行过程中准备转移财产或者将财产隐匿、变卖甚至毁损,致使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不能得到执行。又如有些仲裁案件,在仲裁过程的时间内,争议所涉及的财产易于变质或损坏,在此情况下,对财产便可作折价变卖或其他处理,使财产的价款得到保存以便于将来的执行。所以财产保全的申请一般只有在涉及给付内容的仲裁程序中才能提出,而一般的确认、分歧等合同争议的仲裁不能适用财产保全申请和采取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的强制措施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具有司法强制力,但是仲裁的居中公断性质,不具有这些职能,所以仲裁委员会将当事人的保全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财产保全直接涉及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未全面保护当事人利益,当事人不能对不属于争议范围的财产申请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也不会对不属于涉及合同争议范围的财产进行保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申请财产保全的担保是什么?
申请财产保全的担保范围如下: 1. 担保范围首先由当事人约定; 2. 若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担保范围则涵盖主债权、利息、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全部债务; 3. 财产保全是法律规定的情形,当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所保全的财产价值不得超过诉讼标的额。
财产保全执行是什么意思
财产保全执行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财产性质、价值及易转移程度等。建议在专业律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措施得当且符合法律规定。
申请财产保全提供什么担保?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诉前申请财产保全是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的,担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申请财产保全的人申请错误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所以要求提供与财产保全相应的财产作为担保,如果你提供财产作为担保,那么风险就是一旦你亲戚申请财产保全有问题导致对方财产损失,你的财产就要赔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