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举证期限

更新时间:2014-06-23 09: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诉讼中,为保证诉讼的公证与效率,被告需要在举证期限内举证,那么举证期限是多少呢?举证期限届满后能否再补充证据?在此,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知识。

  行政诉讼中,为保证诉讼的公证与效率,被告需要在举证期限内举证,那么举证期限是多少呢?举证期限届满后能否再补充证据?在此,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举证期限知识。

  (一)答辩期10天内提供证据

  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26条规定被告在提出答辩状时一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实际上是要求被告在庭审前进行“证据开示”。确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只提交答辩状而不提供证据,或者故意拖延提供证据,就会使原告无暇准备反证,或者无机会辩驳,这对原告显属不公;另外,如果被告在庭审中不断地提供证据,人民法院需中断开庭以核实各种突然情况,就会造成诉讼拖延,影响行政审判效率,而且使集中审理难以实现,反过来又影响庭审的质量。此外,拖延举证时间,也会给被告事后补充收集证据提供很多机会,不利于监督行政机关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

  因此,被告在提交答辩状时,应当一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此后提供的证据都构成“突袭证据”,人民法院不应予以采纳。

  (二)举证期限届满后被告能否补充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按照“先取证,后裁决”规则,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能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证明。如果被告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以后还需要补充调查收集证据,恰恰说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被告举证应当在法定的举证时限届满以前完成,而不能在举证时限届满以后再补充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28条的规定中,该条款第(一)项的规定并不属于补充证据,因为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只是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而已;至于第(二)项的规定,属于可以补充证据的特殊情形。当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这时应当给予被告行政机关收集作为反证的证据的权利。当然,被告在此情况下补充证据,仍然需要取得人民法院的同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
行政诉讼对于第三人的举证期限问题,应当均适用原告起诉后被告的送达期限以及举证期限。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的期间和送达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和送达的期间
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期限多少天
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行政诉讼法原告的举证期限
你好,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提交上诉状,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提起上诉,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即:上诉人必须适格;上诉人所不服的一审判决、裁定,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
律师解答动态
建议先向退休审核部门确认缺少的具体材料及形成时间,再联系2002年后档案保管单位(如原工作单位、人才
程杰律师
程杰律师
1分钟前
你好,后面有法律问题随时沟通
程杰律师
程杰律师
2分钟前
你好,后面有法律问题随时沟通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