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期限
更新时间:2019-02-27 10: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现如今,泼皮无赖随处可见,时常有一线法院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后,当事人仍拒缴罚款的现象,行政处罚决定书犹如一张废纸。这时候就需要强制执行了。但是强制执行也不是万能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是有一定期限的,接下来,找法网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期限。
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期限
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为180日。
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有哪些
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
(一)代履行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 代履行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1、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事实,且此种不履行因故意或过失引起。
2、该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作为义务。
3、代履行的义务必须是代履行后能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同一目的的义务。
4、由义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
(二)执行罚执行罚是一种间接强制执行的手段。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制裁,以迫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法律制度。执行罚可分两类:一是执行行政罚;二是执行罚。
(三)直接强制直接强制,是指在采用代执行、执行罚等间接手段不能达到执行目的,或无法采用间接手段时,执行主体可依法对义务人的人身或财产直接实施强制,迫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执行方法。直接强制是一种实力较强的强制方式,因此其运用在不违背现行立法规定之外,还必须坚持一定的合理度。
三、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期限。在法律上,对于不遵循行政处罚的嫌疑人,就要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强制执行在时间上的要求是作了详细而清楚的规定的,了解这个期限对强制执行的进行更是大有裨益的。若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处罚信息能取消多久?
行政处罚的信息记录一般不会消除。但存在例外情况,即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则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其责任会消除。但如果在二年内被发现,则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会产生违法信息的记录。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上述期限会延长至五年。此外,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如果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不认为是违法的,则应适用新的规定。
行政处罚对企业有什么影响?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对企业的影响期限是五年。如果企业自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之日起满5年未再实施相关违法行为的,会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其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此外,企业若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或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并需承担赔偿责任,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若企业自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之日起满5年未再发生上述情形,同样会由相关部门将其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行政处罚诉讼期限,想知道行政处罚的诉讼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这意味着,在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行政机关未发现该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则不再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该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则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例如,在运输违禁品的情况下,如果用了五天时间,则应从最后一天将违禁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算追诉期限。对于连续违法行为,即违法行为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触犯同一行政处罚规定的违法行为,也应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这一期限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超过二十年,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除非有特殊情况,经权利人申请,法院可以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