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久

更新时间:2020-05-14 19: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我国有很多行政机构,国家的公权力基本由这些行政机构行使。但是行政机构在行使国家所赋予公权力之时,可能会对行政相对人构成侵权的行为。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久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得除外。

行政复议期限有多久

  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

  1、二者受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

  2、二者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适用行政复议法。

  3、二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简便、迅速、廉价,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诉讼程序复杂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复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行政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度等。

  4、二者的审查强度不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则上法院只能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

  5、二者的受理和审查范围不同。《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对于受理范围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列举事项来看,《行政复议法》的受案范围要广于《行政诉讼法》。此外,《行政复议法》还规定对国务院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且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因此,现代国家一般都同时创设这两种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或将行政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由当事人选择救济途径,或在当事人选择复议救济途径之后,仍允许其提起行政诉讼。

  三、行政复议的法律依据

  《行政复议法》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行政复议期限有六十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久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从行政复议决定的期限算起期限是多久
对于行政复议决定的期限问题,通常是六十日。一旦对某个行政行为产生异议,建议尽快向复议机关提交申请,同时附上相关证据。如果不幸错过了申请期限,可以尝试向复议机关说明原因并请求延期。但请注意,不同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了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咨询律师是明智的选择。
法律上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为多久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通常为六十日。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直接在期限内申请;若因特殊原因超过期限,但仍有法定理由,应在障碍消除后继续申请;如果法律规定了更长的申请期限,则按照该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流程正确和保护自身权益,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专业建议。
强拆的行政复议期限一般是多久最长时间
针对强拆行政复议,标准期限为六十日。如果有必要延长,经批准后最多可再增加三十日。每个案件会根据其复杂性和法律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所有程序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复议期限有多长
行政复议期限有多长
行政复议动态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要求对方返还,不还可以起诉
没拿到工伤证书通知你去,可以这样做,可以去行鉴定。
你好,要咨询经济纠纷问题还是
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你这黑网站什么情况?
我进厂门的时候,栏杆相撞,与厂门口栏杆相撞,什么情况?你想让厂里的,厂里赔你钱吗?栏杆相撞,你想让厂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8分钟前
学校以名额有限为由连续两年拒绝插班,可能涉及教育公平问题,建议核实具体政策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