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拒绝接受监管

更新时间:2018-09-12 14: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28日的广东民生热线上,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广东省获得经营许可证,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52260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50138张,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7.7%和30%,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网约车管理上,一家独大的滴滴出行,无论在广东还是在全国,出现了拒绝数据接入接受监管的现象。下面找法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滴滴拒绝接受监管的相关内容。

  滴滴为何拒绝接受监管?下面找法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滴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滴滴拒绝接受监管

  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透露,目前已有2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广东省获得经营许可证,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52260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50138张,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7.7%和30%,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网约车管理上,一家独大的滴滴出行,无论在广东还是在全国,出现了拒绝数据接入接受监管的现象。

  在深圳,根据滴滴平台向政府监管平台传输的网约车数据显示(顺风车数据未传),平台内仍有近5000名驾驶员、近2000台车辆未取得营运证件。

  而东莞市具备从事网约车从业资质的驾驶员19492名(其中15584名为2016年11月前取得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取得网约车运输证的车辆仅5204辆。但滴滴平台在东莞提供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超过3万人,车辆超过2万辆。

  但是,即使政府部门早早介入,滴滴依然“我行我素”。在东莞约谈的通报中,滴滴公司此前承诺的整改措施未有效落实,如承诺6月开始不再向非东莞车牌车辆派发订单,但仍有市民反映夜晚时段会出现非东莞车牌车辆接单的情况。

  王富民表示,滴滴不仅在广东,在全国也拒绝将数据接入政府部门监管,不肯提供详尽的驾驶人员和运营车辆数据,因此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只能靠原始的围堵来执法。而此次滴滴在9月底整改后,各管理部门将获得滴滴上传的完整数据,再进行有效清退,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

滴滴拒绝接受监管

  二、交通运输部对滴滴整改最新消息

  (一)要严守安全底线,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对近期发生的安全事件,要认真开展调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交通运输部将密切关注此次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对经公安部门调查确实存在渎职失职的人员,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二)要立即按照“应以合乘服务提供者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车辆、不以赢利为目的分担部分出行成本或者免费互助、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的原则,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建立保障乘客安全的长效机制;要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全面排查整改网约车平台存在的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以顺风车名义组织非法网约车的经营行为;从现在即日起,不得再新接入未经许可的车辆和人员,并加快清退已接入的不合规车辆和人员。

  (三)要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办理案件,同时要加强对接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

  (四)要严格依法依规运营,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以及地方实施细则规定,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工作,确保平台、车辆和人员均符合有关规定;网约车运营信息数据要实时、全量、真实地接入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并确保数据质量。公安部对滴滴公司安全管理、规范经营、严格遵守地方实施细则等提出了要求。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滴滴拒绝接受监管的相关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了解到了滴滴拒绝监管的相关情况,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来我们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律师协助大家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我想跑滴滴怎么下载滴滴平台
先从网上下载相关app,然后按照其要求办理注册。
我是一名滴滴司机,滴滴工作人员封了我的账户不能提现。是否合理合法?
如对方封号行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的,您可以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如因此给您造成经济或其他损失,可以主张进行赔偿。
律师解答动态
您遇到的情况物业存在侵权行为。您可先和物业沟通,要求其就停电、停水、盗用沙子及保安打人等行为给出说法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首先要收集能证明你和老板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拖欠工资的证据,像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接着可以和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中介收取押金不一定违法。若双方协商一致且合同有约定,收取押金是合法的;但如果没有约定,或违反公平原则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工厂跨省搬迁,作为劳务工和第三方签合同,用人单位不赔偿,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表明工厂搬迁属客观情况重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8分钟前
2017年手指骨折,现已超过3年诉讼时效,难以主张赔偿。
国晖律师
国晖律师
19分钟前
您好,马上安排助理跟你解答!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