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揭穿假鉴定轻伤

更新时间:2021-05-13 13: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打架斗殴实践中,对于伤者的伤情鉴定是很重要的,因为根据规定,如果伤者的伤情鉴定结果达到了轻伤及以上的则需要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所以有的人可能会在伤情鉴定上作假,那么,如何揭穿假鉴定轻伤?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如何揭穿假鉴定轻伤

  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也可以委托律师帮助查阅资料,分析是否存在违反鉴定程序的情形,向公安机关递交重新鉴定申请书或者补充鉴定申请书即可。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如何揭穿假鉴定轻伤

二、

轻伤的判定标准

  轻伤判定的标准依据是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该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受害人身体不同位置受到伤害,有不同的轻伤标准,包括颅脑、脊髓损伤,面部、耳廓损伤,听器听力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盆部及会阴损伤,脊柱四肢损伤,手损伤,体表损伤,以及其他损伤。轻伤又分为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以手损伤为例,以下两种情况属于轻伤一级:

  1、一只手的功能累计丧失16%。

  2、一只手的拇指缺失或离断,尚未超过指间关节。其他具体的轻伤判定标准可参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三、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有什么区别

  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区分标准区分故意伤害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应注意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除未遂形态外,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本条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第1款实际上指的是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有些人认为,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本法第95条规定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况。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在一般情说下,对被害人造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时或治疗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治疗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轻伤;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极轻微的骨折等),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由行修复。一般说来,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治疗,人体通过自身的代偿功能便能使其复原,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而轻伤害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治疗,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否则伤势就有可能恶化、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如何揭穿假鉴定轻伤的相关内容,如果发现伤情鉴定参假有问题的,则可以申请进行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对于确实存在违反鉴定程序和规定的行为,相关责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果轻伤假鉴定可以在重新鉴定吗
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哪里受伤了?这个都有标准的。
轻伤如何鉴定
建议携带材料当面咨询律师。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铁路司法院冻结支付宝余额,很可能是涉及相关案件被采取执行措施。可先联系支付宝客服,了解冻结具体缘由和
你好,协商调解没,你咨询问题我们可以可以详细沟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鹿茸菌种植若遭遇骗局,有追回损失的可能。首先要尽快收集保留好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自己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4分钟前
想查身份证号但找不到家人且不想告知他人的话,可尝试去社区、居委会等地,凭借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比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约炮行为违背公序良俗,但软件数据出错不退钱可尝试与软件方协商,保留好充值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要求其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0分钟前
签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你虽觉得被欺骗催促,但较难证明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可和理发人协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7分钟前
买违禁品本身就有风险,但对方以付定金威胁你,很可能是诈骗。你别再按他们要求付款。没付定金,不用怕所谓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7分钟前
公司以上班玩手机为由让你主动签离职报告,得看公司有无相关明确规定。若公司规章明确禁止且已公示,你可能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