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游玩时受伤,该找谁索赔?

更新时间:2016-01-26 1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园游玩时受伤,该找谁索赔?根据《侵权责任法》,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案例】

  小吴和朋友在某公园游玩,行经一游廊时,因游客较多小吴被另一游客挤拥,致使小吴被游廊护栏绊倒受伤,左臂肱骨骨折。后小吴将该公园管理处告上当地法院,要求赔偿其因治疗所花费的医疗费。法院经审理认为,小吴系因第三人的行为绊倒受伤,应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公园管理处在管理游客秩序方面存在过失,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小吴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对路况和周边环境特别注意,也应对其不慎摔倒承担一定的责任。法院遂判决公园管理处承担小吴医疗费的20%。

  【评析】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一)安全保障义务概述

  1、根据本条规定,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所负有的,在合理限度范围内保护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我国法律中未出现过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首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略)。侵权责任法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2、安全保障义务的基本性质有两种,一是法定义务,二是合同义务。理解安全保障义务,须注意以下问题:

  (1)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

  侵权责任法明确安全保障义务人为下面两类人:

  一是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公共场所包括以公众为对象进行商业性经营活动的场所,也包括向公众提供其他服务的场所。除了本条列举的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场所外,机场、码头、公园、餐厅等也都属于公共场所。

  二是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参加人数较多的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活动,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

  (2)保护对象的范围

  本条将安全保障义务的保护对象规定为“他人”,哪些人属于保护对象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3)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和判断标准

  如何确定义务人应当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内容,进而判断其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以结合安全保障义务人所在行业的行业规范、具体条件,或者所组织活动的一般安全保障要求等因素,从侵权行为性质、义务人安保能力,以及侵权行为发生前后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制止侵权行为的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判断义务人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一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法定标准。一些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规定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8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消防法》第16条规定了企业等单位消防安全措施等法定义务;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也有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

  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社会普遍公认的安全注意标准例如行业惯例等来衡量。

  二是特别标准。例如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采用特别标准。如果在一个经营活动领域或者一个社会活动领域,存在对儿童具有诱惑力的危险时,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必须履行最高的安全保障义务。

  三是善良管理人的标准。在既无法律标准,又无行业规范的情况下,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应当高于一般人的注意标准。

  四是一般标准。这种标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对于隐蔽性危险向一般公众负有告知义务。另一方面,经营者或者社会活动组织者对于受邀请者进入经营领域或者社会活动领域负有一般性保护义务。

  (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1、根据本条第1款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第三人介人,安全保障义务人就应当自己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作为义务人,负有防止他人遭受其直接或间接侵害的安全保障义务。

  比如,宾馆负有不因自己提供的服务或者设施存在危险而使前来住宿的客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受到损害的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就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又比如,顾客到餐厅吃饭,由于餐厅的地板有油渍导致顾客摔倒受伤,餐厅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作为未尽到防止他人遭受第三人侵害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1)义务人负有防止服务对象或其他公众遭受第三人侵害的安全保障义务,如因其不作为或者其他过失行为而使他人人身或者财产遭受第三人侵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比如,储户到银行取钱或者存款,遭到第三人抢劫,银行的保安人员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没有及时注意或者制止,导致储户钱款被抢或者人身受到伤害;又比如,宾馆没有完善的保安措施或者没有认真履行保安职责,导致住宿旅客被外来人员殴打等。在这种情形下,第三人(抢劫者和打人者)的行为是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应当首先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是造成损害的因素,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有先后顺序。首先应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只有在无法找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没有能力全部承担赔偿责任时,才由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如果第三人已经全部承担侵权责任,则安全保障义务人不再承担补充责任。

  同时,如果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了相应补充责任的,有权向实施侵权的第三人追偿。

  因此,游客在公园中受到伤害后,应首先明确自己的伤害后果是否因第三人所致,如确为第三人所致,则应及时与该第三人沟通解决,并可报警处理,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要保留必要的现场证据及第三人身份信息,以备维权所需。在此基础之上,可考虑此次伤害是否公园也未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公园未尽到义务,可向公园管理处提出主张,在必要时提起诉讼。

  【相关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十八条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旅游景区内受伤如何索赔?
1 首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做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索赔; 2 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 未签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服、工作往来信息、证人证言、录音等可以证明你存在劳动关系证据,要求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4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并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我在景区玩景区开发的娱乐项目受伤,应该得到哪些赔偿?
可以依法要求全部赔偿,关键是收集好证据进行,具体请来电话详谈!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去解除身份证拉黑是否会被拘留,得看具体网赌情节。若只是参与少量网赌,主动配合且情节不严重,可能不会拘
这种是违规违法的证据不能用的
工资拖欠,欠工资什么情况?详细说说看,怎么帮你什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骗子。你没借款却收到欠款逾期法律信息,可能是诈骗分子获取了你的部分信息行骗。你先别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您这种情况挺难的。首先可考虑申请社会救助金,这能缓解生活经济压力。另外,若之前有缴纳社保,看看能否申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