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侵权案件如何归责

更新时间:2013-02-25 14: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近年来,全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学生人身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在校未成年人应负有的职责性质及承担责任形式、...

  近年来,全国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学生人身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在校未成年人应负有的职责性质及承担责任形式、致损的归责原则,教育界、法学界及司法界等各方面争论不一,莫衷一是。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这些争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因对其中相关规定理解不一而更加突出。

  一、学校等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的性质

  校园侵权案件规定在《侵权责任法》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一章,《侵权责任法》与《民法通则》都是我国基本法,都在各自的范围内起作用,二者不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而是新法与旧法的关系,当相关规定冲突时,应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在《侵权责任法》没有具体解释而过去的相关司法解释却有详细解释时,适用过去的司法解释,但如果过去的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规定发生冲突时,则不适用旧司法解释的规定。

  普遍认为,对未成年学生负教育义务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的是一种一定的监护性质的责任,那么,学校等教育机构在校生活、学习期间所受到的人身伤害,承担的责任就应当是全部责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校等教育机构不是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监护人,他们与未成年学生形成以教育和管理职责为核心的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护权的取得和监护人的范围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得随意设立或变更,而《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均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所负的是教育、管理和保护责任,而非民法意义上的监护责任。《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把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教育管理职责直接纳入侵权法范畴,明确规定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致使未成年人遭受损害即应承担责任;同时,将未成年人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未成年学生辨别能力的不同对学校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从而对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作了不同规定。

  二、在校未成年人致损其他未成年学生时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形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法》对此未作规定,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仍有适用的空间。二是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在此种情况下监护人的严格责任和被监护人的公平责任,从强化被侵权人权利救济的角度出发,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首先要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有财产,如果有,则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用自己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平责任,也是第一顺位的责任,如果没有,则由他们的监护人来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一种严格责任,不论监护人是否有过错,均不能免责。但监护人如果尽到监护责任,则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但并不是完全不考量被监护人的责任能力,考虑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要重,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要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监护人承担的责任与学校承担的责任就应当是按份责任,由双方根据各自相应的过错程度分担。

  三、在校未成年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受到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法》依据归责原则和致害原因的不同将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承担区分为三种情况,分别规定在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条。第一种情况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除外;第二种情况是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判断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否有过错,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主要看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否在教学安全管理、治安管理、物品管理、卫生食品管理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只要能够证明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了相关规定,即能够认定学校等教育机构有过错,学校等教育机构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以上两种情况的区别主要是举证责任分配不同,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情形,把举证责任分配给了学校等教育机构,由他们证明自己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存在过错,通过这样举证责任分配,更加有利于认识能力更低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三种情况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侵害的,该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应当根据第三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的性质确定适用的归责原则,如果第三人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赔偿责任,而学校等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具有过错的,则应当承担与其过失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等教育机构因为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具有过错,而且过错与产生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原因力,所以在界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责任范围时,要根据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过错程度,以及过错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原因力来判断责任的大小。司法实践中,对侵权补充责任的正确适用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和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有先后顺序,首先应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由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二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的补充责任是相应的补充责任,即根据学校等教育机构尽到管理职责的程度来确定其应承担的侵权责任的份额;三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是在为自己的过错承担的责任是一种有限责任,意味着在学校等教育机构承担了补充责任后不再享有继续追偿的权利,这种责任的承担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此,《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条共同构成了未成年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人身权益保护体系。

  未成年人身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同时也是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去遵循,各地的司法判例也不尽一致,这就决定了它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探索,理论上不断总结。人民法院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惩罚与保护并重,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参与管理创新,在审理校园侵权案件时发现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进学校等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改进工作,消除隐患,共同保护未成年人人身合法权益,共促社会和谐稳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733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孩子中午放学,在校内行走过程中,与高年级同学发生无意碰撞,导致受害人摔倒碰掉两颗牙齿,
你好,如果对方孩子未成年可以要求其父母承担监护人责任,掉了2颗牙齿已经构成伤残,赔偿问题可以协商,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满意请采纳并评价。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土地确权后,村里收费合理吗?
关于土地纠纷,可以申请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进行仲裁解决。
我签订的装修合同没有报价单。合同有效吗?
您好!关于装修施工合同注意事项的问题,1、合同中必须写明装修的具体要求和完工日期。2、付款方式的确定,还要出具审计报告或结算清单。3、在合同中必须注明使用的装饰
在幼儿园摔伤谁的责任
在幼儿园摔伤谁的责任
侵权责任法案例
昨日在超市买了一包辣条过期如何赔偿?
如果消费者买到过期产品,可以要求商户退货或者更换、去找商户索赔。我国法律规定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
你好,我想问一下,如果在没有安装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发生车祸,怎么解决
无红绿灯路口车祸,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轻微事故可协商解决,拍照留证后迅速撤离;若有人员伤亡或严重车损,应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等待交警处理;同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处罚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处罚
侵权责任法案例
原告已经申请暂缓冻解我的账户,为什么快24小时了,还没有解冻?谢谢
具体操作:1.若认为账户冻结有误,可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说明理由并请求解冻。2.若与原告有和解意愿,可主动联系原告,协商达成解冻协议,并向法院
银行卡显示为黑灰状态不正确挂失卡冻结卡过期卡作废卡是怎么回事?
处理银行卡状态异常,常见方式有:1)联系银行客服查询具体原因;2)前往银行柜台办理相关手续,如挂失补卡、解除冻结等;3)在线操作,如网银或手机银行更新信息或解冻
干民民宿多少间房子要办特行证民宿办不了特行证怎么办
民宿办理特行证的具体操作因地区而异。一般需准备相关材料,如经营许可、房屋证明等,向当地公安局或旅游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如无法办理,可先了解原因,如材料不全或不符合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