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

更新时间:2019-05-23 02: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民的名誉,是指社会对公民个人的品德、情操、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法律赋予公民享有保持和维护自身名誉不容侵害的权利,受到法律的

  法律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使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一、名誉侵权构成要件

  名誉侵权与一般侵权构成要件一样,名誉侵权行为的构成也应当从受害人确有名誉被侵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来认定。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通则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二、名誉侵权的最基本要素

  名誉侵权的最基本要素是看受害人的社会评价是否降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又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出台了两个有关审理名誉侵权案件的司法解释。

  根据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其中,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

  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在这里,侮辱,是以语言或行动损害或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声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降低社会对其评价,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终审法院认定被告张贴《街务监督》的行为是正当行使居民监督权,属于“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因而适用上述法律认定标准,并认为反映的内容真实且无侮辱原告的行为,因此不构成名誉侵权。这一认定和判决是正确的。首先,不论被告的行为是何形式,其言行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则不构成诽谤;其次,没有恶意侮辱原告人格的故意和行为,其目的是出于善意,促使问题得以解决。其行为不是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第三,没有宣扬原告的个人隐私。因此,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处理名誉权侵权,若侵权轻微,可协商和解,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若协商无果或侵权严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恢复名誉。在处理过程中,需收集证据,如侵权言论、证人证言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名誉权之构成要件为何
名誉权纠纷处理需综合考虑。可先行协商,不成则申请调解,仍无法解决可提起诉讼。协商快速高效,调解可寻求第三方帮助,诉讼则具有法律强制力。
网络名誉侵权的法律构成要素是什么
网络名誉侵权,可依法追责。需收集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及二者因果关系,并证明侵权人主观过错。可通过起诉、调解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委托律师维权。
彭国军律师
彭国军律师
19分钟前
于消费的那些钱,是可以不给的,还有那些赠送的是可以不给。
张玉光律师
张玉光律师
20分钟前
如果赠与行为已经完成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则不能撤销赠与。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4分钟前
建议尽快将口头承诺书面化,签订赠与协议并办理产权过户,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29分钟前
不撤诉可能导致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影响您的法律记录和声誉,建议积极应对。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