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更新时间:2015-03-17 13: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
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
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
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等等。
中止时效的发生期间。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或法定事由虽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6个月内的,才能发生中止时效的法律效果。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车祸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车祸诉讼时效中止,处理方式有:
1. 提出调解申请,根据规定在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提出;
2. 调解未达成,可依法向法院起诉;
3. 也可申请人民调解机关调解。
选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因素。
哪些情形下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较多。遇到不可抗力应立即申请延期;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况需及时确定代理人;继承问题需尽快确定继承人;被控制时应寻求法律援助;其他障碍也需积极应对,以免丧失权利。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特殊情形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情形不同。中止如因不可抗力等,时效暂停计算;中断如提起诉讼等,时效重新计算。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如及时提起诉讼或向义务人提出要求以中断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