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2-09 19: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打不动产的官司时,有的时候可能因为管辖限制,其他法院没有权审理此案的时候,就要选择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这时候我们可能就会错过,最好的诉讼时间,那么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阅读完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

  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

  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

  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受理,但是会提示当事人,案件进入审判庭以后,法院也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问题。所以,即使对方当事人不以超过诉讼时效提出抗辩,法院也会主动审查,发现没有中断、中止和延长事由的,会以判决的形式驳回诉讼请求。以判决的形式驳回诉讼请求,也就表明了法院对实体问题进行了审查,法院不会对这个纠纷再次处理,也不可能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

  二、民事诉讼受理时间是多长时间

  1、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2、二审审限一般3个月

  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三、民事诉讼委托朋友可以吗

  可以委托自己的朋友代自己去应诉,但要求有授权委托书。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不能成为代理人的情形包括无民事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担任代理人的人。

  私法自治,民诉中可委托朋友作为自己的工作人员代理诉讼。

  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民事诉讼时效有多久,时效过了怎么办相关内容。综上所述,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受理,但是会提示当事人。即使对方当事人不以超过诉讼时效提出抗辩,法院也会主动审查,发现没有中断、中止和延长事由的,会以判决的形式驳回诉讼请求。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贷款超过20年诉讼时效怎么办
关于贷款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 若约定了还款期限,自还款日到期后的第二天起算3年的诉讼时效;2. 若未约定还款期限,适用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3.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4. 保留相关证据以备诉讼之需是至关重要的。在处理时,请确保遵循法律程序以保障自身权益。
劳动纠纷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理仲裁
对于劳动纠纷已过仲裁时效的问题,如符合时效中止或中断的条件,可以准备相关证据再次申请劳动仲裁。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且正常超过时效,可以选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需注意诉讼时效和举证责任。
超过了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后,人民法院将不再受理案件。对于已立案的,将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选择撤销、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处理方式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解答动态
张颖律师
张颖律师
25分钟前
可以具体的说下你的情况然后诉讼解决的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52分钟前
寄实名电话卡可能涉及身份验证,但需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建议咨询律师确认合法性。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小时前
刷单骗局威胁征信是违法行为,建议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