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如何确定?
更新时间:2012-12-19 07:1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
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精神病人是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该精神病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没有达到一定年龄或者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精神状态,不能够独立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活动,取得民事法律上的效果的行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包括什么
精神病的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如下:
1. 医学标准:行为人必须是精神病人,且其行为受精神病影响,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 心理学标准:精神病人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精神病发作,还可能受到其他非医学因素的影响,如吵架的刺激、惊吓等。在判断精神病人是否具有刑事行为能力时,这些因素也应被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当精神病人无法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时,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如果精神病人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有所恢复,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哪些人员担任监护人
1、精神病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