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名誉权

更新时间:2012-12-19 07: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1)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人对自己人格的社会评价享受利益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名誉权代表着自然人、法人的人格尊严,关系到自然人、法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受到的公正评价

  (1)名誉权的概念

  名誉权是人对自己人格的社会评价享受利益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名誉权代表着自然人法人的人格尊严,关系到自然人、法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受到的公正评价和对待,会直接影响到自然人、法人的其他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

  (2)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指使他人的人格的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有:

  第一, 侵权行为须有使他人名誉贬损的性质。第二, 侵权行为须指向特定人的名誉。第三,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须为第三人所知晓。

  ★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

  在有的情况下,以行为的结果看,该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但法律出于社会公共利益或道义上的考虑,将这类行为排除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之外。属于这种行为的有:第一,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反映情况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对其违法行为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是公民行使其基本权利,不能构成侵害名誉权。但是,如果故意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则可构成侵害名誉权。第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职权在工作中进行的善意陈述。例如,组织部门在考评干部、学术委员会评定职称、主管部门评选先进企业中,有关工作人员依职权善意陈述意见,即使涉及自然人、法人的名誉,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但是,如果超出职权范围,恶意地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则不能免除侵害名誉权的责任。第三,正当的舆论监督。例如,新闻传媒对于违法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报道、评论。这里所谓的正当,是指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进行善意的报道、评论。如果是故意造谣中伤,或者是不负责任地听信流言,进行报道、评论,就会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第四,履行法律上或道德上的义务的行为。例如,父母向子女转述有关子女恋人的流言,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的操行等。进行这些陈述是为履行其法律上或道德上的义务,虽然会对他人的名誉有所涉及,但不应认为是侵害名誉权。这里的陈述应当是善意的,不能明知是虚假事实而恶意陈述,也不能恶意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否则,就要构成侵权行为。第五,事先表示同意的行为。当事人如果确实出于真实的意思事先表示同意的行为,虽然引起损害名誉的后果,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例如,事先同意展览其裸体画像、同意出版其日记。但是,行为人的行为不得超出事先同意的范围,超出范围的行为仍构成侵害名誉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您好,名誉权纠纷怎么判?
具体看是否有证据证明侵犯权,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损失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被侵犯名誉权如何处理
请问名誉权可以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名誉权侵犯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他人侵犯名誉权造成诽谤,可以进行协商,要求妥善处理,赔偿和停止侵权,并消除影响。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如果考驾照时间已过期且以后不打算再学,补考费不交一般没太大影响。通常不会影响个人信用等其他方面。不过
史鹏律师
史鹏律师
2分钟前
你好,这属于经济纠纷,一般不构成诈骗。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家长强迫孩子捡破烂可能违法。若强迫行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正常学习生活,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障未
都写七零的,你七七几的什么时候退休你男女。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您这种情况,可以先收集好相关证据,像转业证明、住房保障相关文件等。之后尝试和涉及的单位协商,讲清自身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能索赔不了。
离婚负债累累,什么情况?你现在要离婚吗?还是你想?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首先得确定你对老家土地是否还有权益,比如是否有土地承包合同等证明。若有合法权益,可先与土地实际占有人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