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法公平原则?

更新时间:2012-12-19 07: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公平原则的表现

  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

  2、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

  3、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什么事侵权的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双方无过错时分担损失。具体操作为:1.协商确定损失分担比例;2.如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3.调解无果,可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公平原则和公平责任的关系
公平原则与公平责任密切相关,处理时通常考虑双方过错程度、损失大小及实际情况。若双方均无过错,可按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以实现公平正义。
什么是民法典的公平原则
### 法律分析 民法典公平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以此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在平衡民事主体的各方利益的同时,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 具体规定 1. **公平原则的指导作用**: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 **公共利益补偿**: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3. **显失公平的撤销权**: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