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能否放弃监护权

更新时间:2015-09-21 11: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就子女的监护权问题常常会产生纠纷而导致夫妻双方诉至法院。监护权作为一种身份性权利,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 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当未成年人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其父母即监护人是否可以放弃监护权呢?就此问题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放弃监护权。其依据正是《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即各法定监护人的监护权地位是平等的,在包括子女父母在内的监护人放弃监护权利时,其他法定监护人理应担任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人。此观点的错误在于,由父母以外其他法定监护人取得监护权的前提是该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而非其自身主观意愿的放弃监护。此外,我国法律常常将监护和抚养相混淆,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迥然不同的。夫妻双方离婚后,子女由双方协商或由法院判决归一方抚养,但夫妻双方在法律上仍是该子女的监护人,若夫妻一方出现第16条无法继续监护的情形,则理应由另一方抚养子女而无需也不应由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抚养。

  第二种观点是父母作为监护人不可以放弃监护权。目前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大多持此种观点。其依据是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款:“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当然的监护人,其监护资格从未成年人出生之时起当然取得,不必经任何程序。即监护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由于监护人承担着保护和监督被监护人的义务,为完成该项义务,法律也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基于监护权的特殊性质,使得监护人不能因其单方意思表示任意抛弃、转让监护权。如有这样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无效。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对于监护的选择需要法院按照监护人顺序择优选择,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的规定:“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本规定也从侧面反映了除法定事由外,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不得放弃监护权。

  第三种观点是如果法定监护人中有人自愿担任监护人,则父母可以放弃监护权。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监护权是人身权的一种,依权利可以让与的理论,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让与监护权,且对被监护人成长无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便可让与监护权。在婚姻家庭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有部分法院依据此观点进行判决的先例。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坚持第二种观点,有条件的适用第三种观点。即在有利于被监护人成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被监护人的利益,除自愿担任监护权的人的自身条件特别优于被监护人的父或母外,不准许被监护人的父或母放弃监护权。严格按照法定顺序,确定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利益的人担任监护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监护权可以自愿放弃吗
无法脱离父女关系,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人,由您这一方抚养.
可不可放弃监护权
你好,没有遗嘱的话由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共同继承。
律师解答动态
客人借您钱打牌联系不上,您先整理好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借款事实的证据。然后去客人可能出现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遇到网络培训被骗,要先保留好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培训资料等证据。接着和对方沟通,尝试协商退款。若协商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0分钟前
我理解你现在的困扰。根据中国法律,网络暴力行为是明确禁止的。虽然你才15岁,但法律同样保护未成年人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6分钟前
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前支取是储户的权利。你已提供收入证明且预约排队,银行两个多月仍不让取钱不合理。你可先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48分钟前
这种情况确实比较麻烦,但不用太着急。根据我的经验,可能是社保系统出现了信息录入错误,或者存在身份信息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51分钟前
关于您反映的邻居占用公共胡同的问题,我理解您的困扰。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历史形成的公共通道属于全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2分钟前
如果欠医疗费太多无法支付,首先可与医疗机构协商,说明自身经济状况,申请缓交或分期支付。其他,尝试寻求
你好,方便描述具体案情,进一步详谈给出解决方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