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更新时间:2012-12-19 07: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所依,是主体交往的基石和利益所在。故没有客体,便无从发生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类。

  1.物。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民法上的物虽具有物理属性,但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不同,要求有可支配性、存在性和效用性。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与物有密切联系,有的以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担保物权等,有的虽以行为为客体,但仍以物为利益体现,如交付物的买卖合同

  2.行为。作为客体的行为特指能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也称给付。行为主要是债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为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请求债务人为给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而不能对债务人的物或其他财产直接加以支配。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人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文学、艺术、科技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是智力成果的载体,而是载体上的信息,载体本身属物权保护对象。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尊严、荣誉、身份等等。人身利益虽然与主体人身不能分离,但并非主体本身,而只是能够满足主体人身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身权关系的客体。

  王利明先生曾说过“客体,实际上是对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对象的一种抽象”,“如果法律关系缺少了客体的话,它就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深入理解客体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梳理各种民事法律关系。

  推荐阅读: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什么?
法律关系客体多样,处理时需分类考虑。物类需明确产权归属,非物质财富要保护知识产权,行为结果应明确服务内容和责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合理界定,确保法律关系清晰,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关系主体是什么
法律关系主体,也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呀
民事关系含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主体即参与民事活动者,客体是民事活动指向的对象,内容是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处理方式需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可协商、调解或诉讼等。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孩子被云梦县华艺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但不想读,档案通常是能拿出来读别的中职的。首先要和已录取学校沟通,说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4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4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潘为律师
潘为律师
6分钟前
可以与对方先沟通协调,协调不成可以进行诉讼。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被冻结可能是涉及违法犯罪活动,像涉嫌诈骗、洗钱等。也可能是和案件有关联,比如是案件证人或资金流转涉及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