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转错52万元 起诉女子不当得利顺利讨回

更新时间:2015-02-11 13: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他说不当得利,她说归还借款。转账52万多元,引发一场悬案。昨日,导报记者从海沧区法院获悉,该院此前受理这起因转账引发的悬案。经查,数年前,刘先生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两次向孙小姐转账,一共转了52...

  他说“不当得利”,她说“归还借款”。转账52万多元,引发一场“悬案”。昨日,导报记者从海沧区法院获悉,该院此前受理这起因转账引发的“悬案”。

  经查,数年前,刘先生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两次向孙小姐转账,一共转了52万多元。

  据刘先生说,这两次转账,是要让孙小姐帮忙,将美金兑换成人民币。但他没想到,孙小姐收到钱后,却一直拖,至今也没有将钱换成人民币交付给他。因此,刘先生起诉要求孙小姐返还“不当得利”。

  但是,孙小姐的说法和刘先生截然相反,她答辩说,这两笔款项是刘先生向她借款的还款行为。

  近日,法官作出判决,认定本案是不当得利纠纷,要求孙小姐返还52万多元给刘先生。

  法官说,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刘先生已经证明了他转账的事实,而孙小姐却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借款关系,因此她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返还不当得利。

  律师说法

  转错,如何追回?

  同样是以“不当得利”为由起诉的案件,上述两起案件,为何一起胜诉,一起败诉?

  对此,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林敏辉律师说,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得到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构成不当得利有四个要件: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取得利益一方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由受损方举证证明转账给受益方的事实,并合理解释转账的原因;由受益方举证证明其获得转账款项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如果受损方无法证明转账事实,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就会被判败诉。

  如果遭遇转错,又该如何维权?对此,林律师说,发生转账错误时,当事人应当保存好转账凭证并及时报警,在通过银行取得接受款项一方的联系方式后及时与对方沟通,尽量协商解决。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可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对方账户,这样在法院判决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直接从银行账户上扣划相应的款项。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219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网银转账转错了可以按不当得利起诉对方吗?
属于不当得利,可以通过法院诉讼要求返还。 被告必须明确。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网上银行转账转错了可以追回吗?
你好,可以起诉对方返还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应如何处理
不当得利应如何处理
不当得利案例
拼多多商家卖假货,鸽子用小鸡来冒充销售
你好,具体要看具体的事实和证据,由工商部门、食品监督部门处理。
法院判决书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的裁判文书存在两个效力,一个是法律效力,一个是执行效力。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一审判决在超过上诉期后没有上诉的判决以及二审终审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
我和医院签了一年的实习合同。如果你现在想辞职,需要提前30天通知公司吗?
一方要解除劳动合同,除了协商外,要尽到通知义务,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孩子是重庆户口,现在想迁回农村和她爸爸一个户口,为什么当地说只能签集体户?(孩子户口原籍是和他爸爸
具体操作:首先,查阅当地户籍政策,了解迁回农村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其次,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父母关系证明等。然后,按照当地规定的流程,前往户籍部门办理迁
大学生毕业登记表父母年龄写错了少写一岁有关系吗?
如父母年龄写错一岁影响个人权益或产生争议,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首先,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本、身份证等;其次,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提交申请,说明情况并附上证明材料
兼职协议不续签,是对方不续签,给劳动补偿吗
兼职协议不续签补偿视情况定。合同到期双方无过错应补偿;提高条件续订劳动者不同意则不补。协商不成可调解或仲裁,保障双方权益。
我的衣服不喜欢,商家不退不换
如果商家确实存在不退不换的行为,您可以选择在社交媒体或消费者评价平台上公开曝光商家的行为,以警示其他消费者。同时,保留好购买凭证和与商家的沟通记录,作为维权的证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