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
更新时间:2019-01-11 23: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1.利用合同主体欺诈A.虚构合同主体。即行骗者以一家没有注册资本的或者根本不存在的贸易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一旦收到定金或货物,就宣告破产或溜之大吉。B.利用有
1.利用合同主体欺诈
A.虚构合同主体。即行骗者以一家没有注册资本的或者根本不存在的贸易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一旦收到定金或货物,就宣告破产或溜之大吉。
B.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欺诈。行骗者以很低的注册资本注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在国际贸易中行骗。即使最后由法院判令其承担责任,按照法律规定,也只能以其注册资本为限。
2.利用合同条款欺诈。
A.品质条款欺诈。即故意将品质条款签订的含混不清,以低充高,以次充好。
B.索赔条款欺诈。卖方在索赔期限上设下陷阱,使买方的索赔权利得不到时间的保证。
C.运输条款欺诈。即在CIF条件下,卖方改班轮运输为租船运输,然后同承运人合谋,制造假提单骗取买方货款。
D.支付条款欺诈。买方故意推迟开来一个不合合同约定的L/C,此时,卖方已将货物基本备妥,然后,以来不及该证为由强迫卖方接受D/A支付条件,收到货物后拒付货款。
E.检验条款欺诈。通常是买方设定一个很高的或者卖方不太熟悉的检验标准或机构,然后,利用检验报告向卖方索赔。
F.利用运输条款和支付条款的联系欺诈。例如,D/P条件下,如果买方不赎单,就提不到货物,然而,在A/P条件下,提货凭证不是航空公司收到货物后签发的航空运单,而是航空公司签发给收货人的提货通知单。这样一来,就很可能给卖方造成钱货两空的被动就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属于合同欺诈吗?该如何赔偿
使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往往给受欺诈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欺诈方不但要返还财产,还应当承担合同约定的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受损害方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实现合同后可预期利益损失
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合同欺诈,我的合同是不是欺诈
欺诈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故意;
(2)要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
(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如果符合上述构成要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
对方合同金额欺诈是合同欺诈吗?
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只要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就会构成犯罪: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