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关系

更新时间:2014-03-04 09: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倾销的定义第一次在我国法律中出现是在对《外贸易法》中,《外贸易法》第30条规定: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倾销,英文为dumping,根据词典解释为:将国内不需要的货物向国外

  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GATT1994)第6条的规定:各缔约国认为:用倾销的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贸易内,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大的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

  倾销的定义第一次在我国法律中出现是在对《外贸易法》中,《外贸易法》第30条规定: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并由此对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国家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我国《反倾销条例》第三条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

  根据上述条文分析: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构成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倾销:

  (1) 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

  (2) 对国内已建立或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或实质障碍;

  (3) 倾销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一)倾销事实的确定

  根据《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以下简称《WTO反倾销协定》)第2条的规定:“就本协定而言,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2]

  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确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2)确定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

  (3)合理比较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

  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1.进口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地区)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有可比价格的,以该可比价格为正常价值;

  2.进口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地区)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没有销售的,或者该同类产品的价格、数量不能据以进行公平比较的,以该同类产品出口到一个适当第三国(地区)的可比价格或者以该同类产品在原产国(地区)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为正常价值。

  进口产品不直接来自原产国(地区)的,按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确定正常价值;但是,在产品仅通过出口国(地区)转运、产品在出口国(地区)无生产或者在出口国(地区)中不存在可比价格等情形下,可以以该同类产品在原产国(地区)的价格为正常价值。[3]

  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1.进口产品有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价格的,以该价格为出口价格;

  2.进口产品没有出口价格或者其价格不可靠的,以根据该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推定的价格为出口价格;但是,该进口产品未转售给独立购买人或者未按进口时的状态转售的,可以以外经贸部根据合理基础推定的价格为出口价格。[3]

  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为倾销幅度。

  (二)损害的确定:

  根据《WTO反倾销协定》第3条的规定:就GATT 1994第6条而言,对损害的确定应依据肯定性证据,并应包括对下述内容的客观审查:(a)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及(b)这些进口产品随之对此类产品国内生产者产生的影响。

  我国《反倾销条例》第7条的规定:损害,是指倾销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

  在确定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审查下列事项:

  1.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者相对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或者消费的数量是否大量增加,或者倾销进口产品大量增加的可能性;

  2.倾销进口产品的价格,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价格削减或者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大幅度抑制、压低等影响;

  3.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影响;

  4.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原产国(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被调查产品的库存情况;

  5.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

  对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当依据事实,不得仅依据指控、推测或者极小的可能性。

  在确定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造成损害的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三)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按照《反倾销协定》的规定,进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不仅要证明该产品存在着倾销以及进口国国内产业存在着损害,而且还要证明上述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证明进口国国内相同或类似产品,产业的损害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造成的。

  《反倾销协议》第3条规定:倾销进口产品引起的本协议所指的损害必须得到事实证明。可能同时会有损害进口国产业的其他因素,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损害不能归咎于倾销进口产品。

  进口国有关当局在考虑该国相同或类似产品国内产业是否受到损害时,除了考虑进口产品倾销因素外,还应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如未以倾销价格的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劳资纠纷争议,国内产业的出口实绩和生产率,限制性贸易做法,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平价格的进口产品的数量等。但是,有关当局在决定损害与倾销的因素关系时,并不一定企图倾销的进口产品是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而是只要证明倾销的进口产品是造成损害的一个原因,即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589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案例
你可以去中国法院网上查一下。
从如何理解美国的反倾销调查
这里只能给你解决实际遇到的法律问题。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营企业中国合营者
那是法律规定,只能服从法律
反倾销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解读
反倾销是应对进口产品倾销的措施。操作包括:1、发起反倾销调查,收集证据;2、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3、实施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等,以保护国内产业
不当得利之债权能否进行转让
可以转让。操作方式:1.协商转让,双方签订转让协议,明确权利义务;2.通知债务人,确保转让效力;3.办理相关手续,如公证、登记等。若遇纠纷,可诉诸法律解决。
不当得利之诉的诉讼时效期有多久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三年。若确定对方不当得利,应及时起诉。若证据不足或情况复杂,可先与对方协商,同时收集证据。超过时效,权利可能不受保护。
商品倾销认定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商品倾销认定条件包括低价销售、产业损害、因果关系。具体操作为:首先确定产品是否低于正常价值销售;其次评估低价销售是否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最后确认损害与低
中国反倾销申诉成功和失败的事例,总结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应对反倾销申诉,可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及时提供证据。若申诉成功,可采取措施保护国内产业;若失败,可寻求其他法律途径或调整经营策略应对。
从迪拜发往中国的物品需要交税吗
需要。一国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就有权对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来自该国境内的收入征税。外国的自然人或者无国籍人,如果因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
请问从迪拜发往中国的物品需要交税吗
你好,按照规定需要缴纳税收的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