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下放出入境审批权限的通知

更新时间:2019-01-08 11: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文号: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适应当前大进大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下放因公出境和邀
发布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适应当前大进大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省政府决定下放因公出境和邀请外国人来华的审批权限。
  一、出国(境)审批权
  1.因公临时出国团组(含港、澳地区),其任务属于经济、贸易方面,地、市的团组由地区行政公署和省辖市(地级市,下同)人民政府自行审批。省直各单位的团组归口省经贸委审批。地市团组邀请参加的省直单位人员,须报省经贸委审批。
  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其任务属非经贸方面(党、政、群、侨务、旅游、外事、科教文体卫等),均归口省外事办审批。
  2.根据国发〔1988〕22号文件精神,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市及其所辖县、区,宁德、霞浦县,省属系统)有对外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和加工出口企业、劳务承包工程企业的人员,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人员,因业务洽谈、采购、推销、售后服务等商务活动,一年内再次出国(境),授权企业自行审批(审批表附后)。
  3.因业务需要办理多次入出港、澳签证的人员,由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省主管部门报省政府审批。在多次入出境签证的有效期内再次出境的,由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省主管部门审批。属于负责管理外派劳工的干部需办理多次入出境签证的,由省经贸委审批。
  4.由副厅级以上干部(含地市级领导)带队或参加的团组,视其任务性质分别报省经贸委或省外办审核后,转报省政府审批。其中属党委、人大、顾委、政协和群众团体的,分别由省经贸委、外事办转报省外事领导小组审批后,由省政府办公厅办理批件。
  5.派驻境外企业、公司的常驻工作人员,报省经贸委审核后转报省政府审批,其中派驻港澳企业、公司的常驻人员,由省政府转报国务院港澳办审批。
  6.凡赴新加坡、澳门地区的劳务人员(含海员)由省中福公司审核(其劳务合同由省经贸委审批)、经贸委审批。派往港澳地区的工程承包人员由省经贸委审批。
  派往其他国家的劳务人员(含海员)、承包工程人员,属省直单位的,报省经贸委审批;属地市的,由各地市审批(其中劳务人员出国的审批须凭省经贸委批准的劳务合同)。
  7.民间、社会劳务人员的派出按有关规定办理。航行国际航线轮船的船员,除福、厦两市自行审批外,各地、市、省直各部门的外派船员由省交通厅负责审批,报交通部备案,福州港务监督凭省交通厅批件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及临时海员证。非船员办理海员证的,由省交通厅审查后,报交通部审批。
  8.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出国有效批件,凭批件办理出国手续。
  9.承担援外任务的外派人员和接受联合国援助需派往国外考察项目或培训人员,由省主管部门或地市凭上级批件办理出国手续。
  10.赴非建交国家(新加坡除外)和敏感地区的团组,各审批机构应上报外交部(抄报省外办),经外交部批准后方可办理批件。
  为了便于办理出国(境)手续,除福、厦、漳、泉、莆以市政府名义、省交通厅以本厅名义下达批件外,其他授权单位,均以省政府办公厅统一刻制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国审批专用章”行文。
  二、下放颁发因公护照和申办签证权
  除福州、厦门市外事办自行办理因公护照、申办前往国家或地区签证手续外,授权漳州、泉州市外事办颁发本市(含市管县)因公临时出国人员护照,并可直接申办签证手续。
  三、简化政审手续
  出国(境)人员的政审。地委委员、市委常委、省直单位副厅级以上干部由省委组织部办理,县委书记、县长由地委组织部办理,其他干部按管理权限由地、市、县委组织部和省直单位人事部门办理。沿海地、市商务人员出境政审由审批机关的同级人事局办理。政审批件的有效期为五年。对于再次出国人员在有效期内如无特殊情况,可不再办理政审,凭有效期内的政审批件复印件申办护照。
  劳务人员(含援外工人、劳务海员,民间劳务除外)出国(境)政审,由各地、市经贸委负责办理。
  四、做好统计和总结工作
  各审批机关必须分季度将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情况表(统计表附后)上报省外事办汇总,并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经贸委、财政厅和外汇局,以便了解全省因公出国(境)人员审批情况。各审批机关还必须于年终对全年审批情况进行总结。
  五、下放邀请外国人入境审批权
  凡邀请与我国有外交关系或官方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含港澳)的非官方外国籍人员,来华进行经济贸易或科技交流活动,均下放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行审批(福州、厦门已有审批权),并将《外国人入境审批表》抄报省外事办、公安、安全部门备案。为便于对外发邀请或通知签证函电,由省政府刻制《福建省人民政府邀请函专用章》,交各地、市(福州、厦门除外)保管使用。
  出境人员审批权限下放后,各地市和省直有关部门在审批出国人员的过程中,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发〔1987〕21号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厅函〔1988〕8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访,对出境团组必须进行认真的审查,坚持“少、小、精”的原则,防止巧立名目组团和照顾“关系”安排出访等不正之风,切实把好审批关。并加强对出国(境)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对已批准出境的团组,如出现问题,上级审批机关可责成原审批机关予以纠正,必要时可调案重批。
  本通知于六月一日起执行。


出国、赴港澳审批表



代号:()出字第号
-----------------------
|1、出国任务:|
|---------------------|
|2、出国人数:|
|---------------------|
|3、团组负责人:|
|---------------------|
|4、前往国家(地区):|
|---------------------|
|5、出国路线:|
|---------------------|
|6、出境时间:|
|---------------------|
|7、国外停留天数:|
|---------------------|[page]
|8、国外邀请单位:|
|---------------------|
|9、费用情况:|
|---------------------|
|10、联系人:电话:|
|---------------------|
|负责人:(签字)单位:(章)|
|年月日|
-----------------------
说明:此表所有栏目须填写清晰,不得涂改。
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名单
---------------------------------
|||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
|姓名|性别|-----|-------|上次出国时间|
|||地(省份)|职务(对外公开身份)||
|--|--|-------|----------|------|
|||-----|------||
---------------------------------

单位:198年第季度审批出国人员统计表
------------------------------
|\国|||||||||
|项\别|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港澳||||
|目\|||||||||
|------|--|--|--|---|--|-|-|-|
|推销|||||||||
|------|--|--|--|---|--|-|-|-|
|技术培训|||||||||
|------|--|--|--|---|--|-|-|-|
|项目考察|||||||||
|------|--|--|--|---|--|-|-|-|
|其他经贸活动|||||||||
|------|--|--|--|---|--|-|-|-|
|侨务|||||||||
|------|--|--|--|---|--|-|-|-|
|旅游|||||||||
|------|--|--|--|---|--|-|-|-|
|外事|||||||||
|------|--|--|--|---|--|-|-|-|
|体育|||||||||
|------|--|--|--|---|--|-|-|-|
|文教|||||||||
|------|--|--|--|---|--|-|-|-|
|科技学术|||||||||
|------|--|--|--|---|--|-|-|-|
|其他|||||||||
|------|--|--|--|---|--|-|-|-|
|合计|||||||||
------------------------------
总计____人。其中副处级(含副县级)以上干部____人。
本季度用汇数: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土地审批的权限
法律分析: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土地征收的法定审批权限
审批土地的法定权限是:征用耕地1000亩以上、其他土地2000亩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征用耕地3亩以下、其他土地10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辖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由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由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