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母离婚后对继子女也可以享有抚养权

更新时间:2019-11-15 1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王先生与李女士于1995年登记结婚。结婚时李女士已经有了儿子小亮,婚后未再生育子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因性格不和及生活琐事经常发生矛盾,李女士于2000年离家出走

  王先生与李女士于1995年登记结婚。结婚时李女士已经有了儿子小亮,婚后未再生育子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因性格不和及生活琐事经常发生矛盾,李女士于2000年离家出走,双方分居至今。妈妈走了,小亮却得到了王先生的悉心照料,不论是生活和教育,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李女士回来后,起诉离婚并要求抚养小亮,王先生也同意离婚,但并不希望离开小亮,而小亮也非常喜欢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所以,王先生向崇文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他能否取得小亮的抚养权?

  崇文区司法局解答:婚姻关系应以感情为基础,李女士因婚后与王先生性格不和等原因,自2000年长期离家不归,双方分居多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双方可以离婚。对于子女抚养问题,应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护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处理。本案中,只要涉及继父母是否享有抚养权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并不必然产生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是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抚养教育关系,他们之间才产生与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样的关系。我国立法对如何认定抚养教育关系的成立没有作具体规定,但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抚养教育关系成立:(1)继子女与继父母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负担了继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继子女受继父或继母的抚养教育;(2)继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虽主要由生父或生母负担,但与继父或继母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对继子女进行了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本案中,在小亮生母李女士与其继父王先生结婚的十年中,及其生母离家出走的几年中,其继父王先生承担起了抚养教育小亮的义务,他们之间形成了抚养教育关系,产生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应当等同于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据此,继父母离婚后对与之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享有抚养权是不言而喻的;对应的,继子女可以选择要求亲生父或母抚养,也可以要求继父或继母抚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规定:“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对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的,仍应由生父母抚养。” 根据这一规定,可以明确继父母离婚时,继子女既可以由生父或生母抚养,也可以由继父或继母抚养,只是在继父或继母不同意抚养的情况下,才应由生父或生母抚养。本案中,小亮长期受王先生的抚养教育,双方已经形成抚养教育关系,且李女士离家出走对小亮不尽抚育义务,母子感情已经疏远。小亮自己也提出要求由王先生抚养,不同意由其生母抚养,王先生也表示愿意抚养小亮,故小亮由王先生抚养比较有利。从保护小亮的合法权益及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出发,小亮由王先生抚养是恰当的。 [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467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继子女是否都能享有继父母的继承权
形成事实上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和其他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
关于继父母和子女继子女抚养问题的
一般20-30%的个人收入 但是 具体要看双方的经济状况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继子女对离婚后的继父母有赡养义务吗
你好,如果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了抚养,那么继子女有赡养继父母的义务。
员工下个月领工资是否扣除当月社保?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十五号提离职,一般来说当月的社保已缴纳。可致电详询
您好,我转店给别人了可以在附近重新开吗
你好,可以起诉后进行调解的
弟兄四个,有一个死了,一个脑梗,父亲该怎样赡养
法律分析:兄弟两人作为赡养人都需要承担赡养责任,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