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抚养费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1-05-29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国法律规定的抚养费是指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有抚养义务的人不能充分履行或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未成年人帮助其生活、教育等的费用。一般来说,抚养费都是固定的,但也存在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形,那么增加抚养费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下面就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
增加抚养费的法律规定
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应予支持。
(1)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
(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

二、
抚养费的给付方式
1、一次性给付
对于这种给付的方式,虽然有人认为应谨慎使用,但目前因人们经济收入有显著的增加,工作调动甚为频繁,也考虑到法院的执行效率;在法院判决离婚涉及子女抚养费的,往往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大部份当事人所接受。
2、定期给付和以物折抵
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以物折抵往往适用于下落不明的一方。
一次性给付或以物折抵一般是以十八周岁为底线,即具体数目是按月或年的抚养费的数额乘以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为止,计算总数一次性给付完毕。
三、
抚养费给付标准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
1、子女的实际需要。
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整理的增加抚养费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我国法律规定,增加抚养费主要有三种情形,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或者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以及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若您还有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小三子女抚养费用的法律规定
关于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其数额是根据父母的收入来确定的。具体地,有固定收入的父母,通常按月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若有多名子女,则抚养费总额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对于无固定收入的父母,可以参照年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来确定。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尝试双方达成协议;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通过诉讼并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等材料,最终由法院来做出判决。
抚养费具体标准如何,有哪些规定
离婚子女的抚养费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对于拥有固定收入的父母,抚养费的支付通常基于其月总收入的2--三分之一左右。对于有两个或更多子女的家庭,比例可能会适当调高。而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父母,抚养费的数额会参考他们的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来决定。这些费用的支付应当是定期的,但也有些情况下可以一次性付清。核心关注点在于确保子女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并依照法律保障进行公平合理的抚养费支付。
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费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的法律规定关注于根据父母收入确定抚养费的数额。对于拥有固定收入的父母,抚养费将按月总收入的20%-30%计算;而无固定收入的父母则可根据当年的总收入或行业平均收入作为参考。若父母需要抚养两个以上的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通常不会超过月总收入的50%。在决定抚养费数额时,应结合子女的需求、父母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进行综合考虑。特殊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