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产假天数法律怎么规定的
更新时间:2019-09-11 15:4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国家放开生育政策后,不少夫妻纷纷决定生二胎。相信大家否知道二胎生育期间,女职工是依法享有产假的,国家法律规定享受产假以不违反计生政策为前提,因此,合法生育二胎有产假。那么,二胎产假天数法律怎么规定的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相关资料,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二胎产假天数法律怎么规定的
我国《劳动法》第62条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可见,妇女生育产假是法定的,只要有怀孕和生育的事实,员工提出要求休产假,单位都应当无条件批准。根据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二、二胎产假规定
女职工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流产的情况: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6周的产假。
三、生二胎工资受影响吗
根据《女职工保护规定》及《计生条例》,不论是女职工产假,还是男方看护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
通过上述二胎产假天数法律怎么规定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二胎产假天数法律规定的是98天,并且针对难产和多胞胎情形,适当增加了产假天数。除了产假之外,女职工还可以请哺乳假。再生育二胎期间,职工的工资福利不受影响。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国家对流产的产假是多少天
流产产假依情况定,未满4个月15天,满4个月42天。具体操作:1. 及时向单位申请流产产假;2. 提供医院证明等必要材料;3. 如遇单位不批,可咨询律师或向劳动部门投诉;4. 休假期间,单位应支付相应工资。
产假规定多少天。想要咨询一下
产假通常98天,具体规定如下:
1. 产前可休15天,确保孕妇有足够时间准备生产。
2. 难产或生育多胞胎,可增加产假,保障母亲身体恢复。
3. 流产情况下,根据怀孕月份享受不同天数的产假。
处理方式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单位政策选择,建议提前与单位沟通,确保产假权益得到保障。
产假提前多少天可以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产假可以提前多久休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主要取决于孕妇的身体状况、孕期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和自身承受能力。如果产前检查一切正常,且所从事的工作不是重体力或环境恶劣或条件差的工作,那么可以在预产期前1周左右停止工作,在家休息待产。当然,也可以继续工作直到预产期。至于具体的产假天数,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如果是难产,产假会增加15天;如果是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产假也会增加15天。对于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则享受42天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