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发生财产纠纷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7-02-05 09: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生活中不乏同居人士,同居不同于单身,也不同于婚姻,既存在一定的人身关系,但又不那么紧密。因此,同居期间会产生很多争议,如同居时的财产归属,那同居发生财产纠纷怎么办?

  一、同居发生财产纠纷怎么办

  1、同居后一方的收入或财产,原则上应归该方当事人所有。

  但另一方当事人对取得该财产的当事人在取得该财产时有资助,或在取得该财产的过程中有辅助性劳动及提供生活帮助的,则该收入或财产应为一般共有。可根据当事人在取得财产中的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份额。

  2、同居后共同购置的财产属当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确定按份共有

  3、同居后分居期间的收入或财产归各当事人所有。

  4、同居后的约定财产按约定处理。

  5、因人身关系取得的财产归该当事人所有。

  6、继受取得的财产归继受取得人所有。但买卖、互易、博彩取得的财产,当以原始资本所有人为产权人。

  7、个人所有或共有权属不明的财产推定为共有财产。

  8、因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共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确定份额的,依份额享有和承担。因抚养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债务为共同债务,因抚养各自的子女及赡养形成的债务为义务人个人债务。

  二、同居时的财产如何分割

  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一般共有”是基于共同投资、共同经营而形成的,如合伙共有财产,出资合购的共有房屋等都不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共有关系。因此,如果能够证明是一方劳动收入以及因继承、遗赠、赠与等途径所得的合法收入,均应归其本人所有;对其他共同购置的财产,则应参照其出资份额予以分割。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与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相比,只是在解除同居关系的程序上有所不同,在财产上并无本质不同,因此其处理方式与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情形相同。

  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

  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

  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

  如果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分割财产时,应予以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399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发生婚约财产纠纷我该怎么办
你应诉,要求老公按约购房。
同居财产纠纷
应该退还。
同居财产纠纷
一,关于二手房的分割。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确定产权人的方式是按产权登记簿上的登记人推定其所有。如果你要主张共同所有,需有证据支持。 二,集资房你有证据的话,可以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同居财产纠纷
需要帮助可以联系我。
同居析产的法律规定
同居析产的法律规定
同居关系析产
未依法登记即同居的婚姻具备法律效力吗
未登记而同居婚姻没有效,合法的婚姻关系必须是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证,才是确立了婚姻关系,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法律依据:《中
同居解释
同居解释
同居关系析产
有满14周岁的未成年在校外把我打了我该怎么让他的处罚和赔偿最大化?
法律分析:未成年人打了人之后,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要收到拘留、罚款的处罚。如果对方伤得比较重构成了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同居关系析产分析分割案件
法律分析:一般不涉嫌违法犯罪,仅仅是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仅仅可以就孩子抚养问题协商或诉讼解决。没有经过登记的婚姻,不被法律承认和保护,所以双方当事人也不是合
谈恋爱期间给女朋友买的车,写的她的名字,分手还能要回来吗
情侣一起花钱买了车分手以后能要回来,如果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将车辆要回来;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照各自的出资比例进行分割,或者是向人民法院起诉分割。法律依据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