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期间的借条性质如何认定?

更新时间:2016-02-19 14: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同居期间,一方基于感情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财物一般可认定为赠与。在有借条的情况下,如双方无借款和出借的意思,则仍构成赠与关系。

  【基本案情】

  王某称2014年5月7日张某向自己借款人民币6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但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后王某多次催要,张某却分文未付,王某遂诉至法院。审查过程中张某辩称双方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当时自己向王某出具借条是因为王某担心自己将来找对象不和他共同生活,要求张某出具60万元的购房借条以保证不离开王某,实际没有借给张某60万元。

  经审理查明,48岁的王某是有妇之夫,与32岁未婚的张某是情人关系,王某和张某同居两年有余。在王某与张某同居期间,王某多次为张某购买家具并支付张某的部分生活开销。2013年11月8日,张某购房首付款36万元是王某支付的。2014年5月7日,王某为约束张某不与其分开,故要求张某出具60万元购房借条。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张某和王某之间是否构成民间借贷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王某和张某之间构成民间借贷关系,张某出具了借条,王某给付了相应款项,双方之间即形成民事法律意义上基于借贷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借贷合意与款项交付为审查要件,双方之间的私人关系亲疏程度不是对抗该案件构成的因素,张某向王某出具了60万的借条,但实际王某支付了36万元。故应认定王某和张某之间存在民间借贷关系,但数额应当认定为36万元。

  另一种观点认为王某和张某之间不构成合法借贷关系,因为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必须要求借贷双方具有借贷合意和基于借贷合意支付的款项。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王某之所以愿意为张某购买楼房支付首付款,并在二人保持关系期间支付张某的部分生活开销是基于二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张某虽向其出具了借条,但张某和王某之间并不具有借贷的意思,且王某的支付行为也并非基于民间借贷的合意,故张某和王某之间不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案例分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同居期间,一方出于感情或其他目的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或财物,除非双方有特殊约定,一般应认定为赠与关系。2013年11月8日,王某为张某支付首付款36万元,双方并没有借贷合意,而在2014年5月7日,王某因怕张某离开自己而要求张某写下60万元的欠条,虽然该欠条内容是张某因买房而借王某60万元,但张某书写欠条时并没有借款的意思表示,而此时的王某也没有出借的意思表示,借条形成的目的不是建立借贷关系,故张某和王某之间不构成借贷合意,继而不构成民间借贷关系。笔者认为王某为张某支付首付款应视为赠与行为,与同居期间王某为张某支付部分生活开销以及为张某购买家具的性质相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2415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怎样来认定借条事实
债务人死后再作公证是无效的,只要能够证明是债务人亲自所写的,可以向债务人的配偶或者继承人主张债权。
怎样来认定借条事实
已解答,比较麻烦,直接委托律师处理吧。
同居期间的财产怎么认定?算不算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
同居期间的财产也要视情况而定,一方出资建房另一方呢?共同居住吗?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
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
同居财产约定
分手后,对方不愿归还手机首饰和见面礼金
为避免分手后钱物纠纷,建议在恋爱期间保持理性消费,避免为追求浪漫而盲目赠送贵重物品。同时,双方可以明确约定某些物品的归属或使用方式,以减少未来的争议。此外,若确
非婚同居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婚同居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处理。协商是首选,双方达成一致可和平解决;调解由第三方介入,协助双方达成协议;诉讼是最后手段,由法院作出判决。
分手后钱能回来吗?只有转账记录
可以起诉对方要求还款
坚持时间男友送的手镯一万五,分手让我返回,现在让我退镯子
你好,建议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男方可以主张女方退还贵重物品及大额转账。
高中老师因为谈恋爱不让学生去学校
学生可以先尝试与老师沟通,理解其立场并表达自身诉求。若沟通无果,可向学校管理层或教育部门反映此情况,要求维护自身受教育权。同时,保留相关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到他家去了,他说我私闯民宅,巳经报警了,没有明显的外伤,我私闯民宅会受到什么法律处罚
针对私闯民宅被打的情况,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报警、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报警可以及时制止暴力,保护自身安全;调解可以化解矛盾,达成和解;民事诉讼可追究对方责任,要求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