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更新时间:2015-08-12 1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现代社会收养儿童已经很普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向孤儿伸出援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如果共同收养孩子后夫妻关系发生变化该怎么处理?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抚养权归谁呢?

  1、什么是共同收养

  共同收养,是指有配偶者收养子女,必须夫妻共同收养。由于收养子女,进行抚养教育,是已婚当事人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只有经夫妻双方同意,收养才能成立。否则,一方要求收养子女,另一方不同意,如果允许单方收养,不仅对子女不利,也会影响夫妻关系和睦。因此我国收养法确立了夫妻共同收养的原则。这在收养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时尤为必要,以期能使夫妻和养子女全面发生父母子女关系。

  2、共同收养的法律规定

  共同收养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夫妻双方不能通过协议来予以变更。如果夫妻一方希望收养子女,另一方虽不愿意收养子女但表示不反对他为单独收养子女,该方亦不得单独收养子女。但夫妻一方收养对方的子女,即继父或继母收养继子女时,因对方与其子女间已有亲子关系,故不必共同收养。

  3、共同送养的情形

  收养法规定生父母送子女时须共同送养,但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的例外,另一方可以单方送养。但收养法并未明文规定夫妻一方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另一方可以单方收养子女。正如生父母一方不明或查找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使得共同送养变得不可能一样,如果夫妻一方查不到或因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表意,则共同收养也变得不可能,在此情况下以不可能得到的共同收养为条件限制其进行收养明显不公。因此,只要这种单方收养对养子女并无不利,应予以准许。

  离婚后共同收养的孩子抚养权归谁呢?

  《婚姻法》第二十六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对于在当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了正式收养手续的,养父母和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比照婚姻法父母与亲子女的规定。养父母离异时,对于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养子女,养父母仍有抚育的义务。

  养父母离婚后。养子女无论由养父或养母抚养,仍是养父母双方的养子女,不直接与养子女生活的一方有义务支付子女抚养费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养父母离婚时经生父母及有识别能力的养子女同意,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未成年的养子女一方既可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由生父母抚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收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6065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婚后孩子抚养权
以有利于对孩子的抚养为原则,无正当理由及必要性的,一般不予变更。十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可以参考。
婚后孩子的抚养权
女方。尽快提出诉讼,2岁前是随女方生活为主,2岁后要看更种因素,如工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
婚后孩子的抚养权
你们协商不成去法院解决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婚后孩子抚养权
你好,1、离婚可协议或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在户口所在地做离婚登记,诉讼离婚可在对方户籍所在地法院,对方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可在对方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离婚时男方对子女抚养费支付的标准是多少?
离婚抚养费标准可协商或诉讼确定。协商确定需双方达成一致,签订协议;诉讼确定则需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两种方式各有特点,选择时需考虑实际情况。
关于非婚生子女抚养问题的法律规定及实践处理
非婚生子女抚养可协商或诉讼。协商需双方就抚养权、抚养费等达成一致;诉讼则需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将依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判决。协商快速高效,诉讼则更具法律约束
关于变更子女抚养权的问题
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变更时,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和能力、子女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以及子女的意愿(如果子女已满八周岁)。法院将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
现在河北邢台任泽区父母离婚给孩子抚养费每个月多少
抚养费确定方式灵活。可协商确定数额和支付方式;有争议可诉诸法院,法院会综合考虑多因素判决,保障孩子权益。
我有个兄弟现在在监狱服刑,现母亲病重需要让他回家探望,需要什么手续?
服刑人员一般是可以回家探望病危的母亲的。人犯的近亲属病重或者死亡时,应当及时通知人犯。人犯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病危时,除案情重大的以外,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